
一季度,工業港管委會堅持“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方針,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確保企業穩定、全面生產。重大項目建設平穩較快,產業發展如火如荼。1-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68億元,同比增長23.7%,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紅”。
接下來應該做什么?工業港站在“十三五”規劃的新起點上,落實成都產業功能區及園區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精神,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氫能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重點推進“功能性和平臺性”項目。強化新增長極對先進生產要素的極化效應和新動力源生產制造能力的溢出擴散效應,形成特色鮮明、功能適應、秩序良好、動力強勁的優質產業功能區。
有一個“開門紅”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47.68億元
同比增長23.7%
進入5月,氣溫上升,工業港園區企業生產忙碌,建設也熱情高漲。在電子信息標準廠房二期,成都安捷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流水線上,工人們正專心致志于OLED玻璃蓋進行初選,高速運轉的機器為清潔玻璃蓋,穿著白色、藍色、灰色防靜電服裝的工人們忙碌著。
該公司總經理董濤告訴記者,公司第一季度整體產量穩定,出貨250萬件,客戶機種核查數據均表現良好,為實現第二季度“雙過半”和全年整體產能及新業務發展奠定了非常穩定的基礎。
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如何繼續下去?工業港將加快氫能產業發展,打造動力強勁的高品質產業功能區
成都安捷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千家萬戶忙于工業港口生產的企業的縮影。
一邊忙著生產,一邊抓著項目。以“鏈主企業”為核心,以“專精特新”為重點,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提升主導產業集群的效果。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利用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深圳片區的推廣活動,新簽約廣東普羅測控、廈門唯恩電氣 “專精特新”項目2個,臺州天盛等兩大項目,如山東新睿達等集成電路,電子信息裝備配套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22個,總投資約12億元。
在氫產業方面,東方電氣氫能(成都)有限公司,完成注冊,導入四川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打造氫能科技創新中心、制造中心、科普中心、運維服務及大數據中心、應用示范中心,構建燃料電池核心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集群。
“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工業港一季度實現了‘開門紅’。有兩個數據相當鼓舞人心。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3.7%,稅收總額比上年增長35%。”工業港管理委員會主任景碩表示,從整體經濟數據來看,反映了工業港產業結構的優化,是近年來結構不斷調整的結果。
更待節節高
優化“綠色氫都”產業功能區名稱
針對氫能產業的發展和應用
有一個開門紅,如何繼續下去?工業港已經明確了下一步的定位和發展目標。
“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和園區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指出,每個產業功能區都要承擔城市功能,進一步鞏固產業重心,發展未來產業。”景碩告訴記者,工業港將進一步方向發展,依托其現有工業基礎,聚焦“國家級氫能裝備產業基地”,將“成都現代工業港功能區”的名稱優化功能為氫“綠色”產業,將氫產業作為功能區發展的核心產業,努力打造“一心兩園”的空間布局,計劃加入新成立的“碳中和產業生態圈”,以生態圈的理念推動“制備-儲存-運輸-加注-應用”全產業鏈的發展。
目前,工業港已集聚了一定的氫能源產業基礎,形成了涵蓋氫生產、儲運加工、關鍵材料零部件、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等主要環節的相對完整的氫能源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功能區內集聚了東方電氣、深冷股份、金星股份、鋒源氫能、成都客車等20余家氫能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現了示范應用。
從成都現代工業港功能區到“綠色氫都”產業功能區,具體措施有哪些?
景碩表示,首先是圍繞現有存量企業降耗增能,降低單位產量能耗,為“碳峰值”和“碳中和”產業園做出應有的貢獻。二是大力發展氫能產業,進一步圍繞現有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結合“五鏈融合”,實現氫能產業的蓬勃發展。三是積極推進示范應用,通過擴大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營公交線路,開展環衛車等特種車輛領域示范,拓展應用場景。
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我區預計再投放100輛氫能客車,以“綠色氫能”的良好愿景,實現有效承載能力。”景碩表示,通過以上三個方面,實現“綠色氫都”具有產業、基礎、示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