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的建立,除了可以作為行業發展的依據,更重要的是“發令槍”式的意義。在類似液氫的儲氫容器領域,是因為IV型瓶的標準還沒有出臺。
雖然樣品生產已經在實驗室完成,但企業很難進一步推進到市場階段。之前各企業由于標準的不同,發布的基本標準,無疑是在宣布“我們可以放手干”。
獲悉,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215項重要國家標準,其中3項涉及液氫生產、儲存、運輸的國家保準發布。
具體為《氫能汽車用燃料液氫》、《液氫生產系統技術規范》和《液氫貯存和運輸技術要求》。現階段,這三項液態氫國家標準的發布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完善了氫能標準體系,使液氫民用使用能夠遵循標準。為指導液氫生產、貯存和運輸,加強氫燃料質量管理,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標準支撐。
一、為什么開發液氫:解決氫能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中國是一個制氫大國。豐富的工業副產氫可以充分保證氫燃料電池工業所需的氫源。然而,氫源與煤炭工業緊密相連,主要集中在北部內陸地區,而東部沿海地區氫能產業發達,氫能需求巨大。
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中存在著嚴重的氫能供需矛盾。氫的輸送主要有四種方式:
一是高壓氣體輸送;
二是管道運輸;
三是低溫液氫輸送;
第四,固體或液氫的儲存運輸。
其中,高壓氣體儲運是氫氣儲運中最常見的方式。與高壓儲運相比,液氫儲運具有運輸成本低、氫純度高、測量方便等優點,更適合大規模部署和運輸。氣態氫需要冷卻至-253℃,形成密度為70.8 kg/m3的液態。一噸液氫可以蒸發成一萬多立方米的氫。另外,在-253℃時,除氦氣和氖氣稀有氣體外,所有氣體雜質均會凝固分離,液氫汽化可得到6N(即99.9999%)以上的超純氫。
在成本方面,高壓氣儲氫的運輸成本較高。據了解,國內標準規定長管拖車氣瓶公稱工作壓力為10-30MPa,輸送氫氣氣瓶在20MPa以上。在20MPa的高壓氣體狀態下,1KG氫氣的運輸成本近10元/ 100km。當副產氫成本為10-15元/KG時,高壓氣態氫僅適用于200公里以內的短途運輸,到達站銷售氫的成本在35元/KG以下。
據統計,液氫的成本主要是壓縮能耗和氫罐制造成本。在10t/d規模下,不考慮通行費的情況下,200km和500km的氫氣運輸價格分別為12.25元/kg和12.54元/kg。在100t/d的運輸規模下,200km的氫氣運輸價格為8.57元/kg, 500km的氫氣運輸價格為8.85元/kg3,遠低于氣氫。
二、標準的缺乏一直被認為是阻礙國內氫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液氫可以顯著降低氫儲存和運輸的成本,降低氫的價格出售,并擴大銷售范圍的副產品氫,液氫一直局限于軍事工業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標準、技術和其他問題,而民用領域幾乎是空白。
兩個標準的比較可以反映出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歷程和所處的階段。
從兩次發布開始,在此之前,中國僅于2014年3月發布了一項《液氫車輛燃料加注系統接口》(GB/T 30719-2014)標準,而6年后的2021年又發布了三項液氫國家技術標準。相比之下,占液氫產量85%的美國有12項液氫標準。
從標準應用領域來看,GB/T 30719-2014《液氫汽車燃料填充系統接口》顯然是針對液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并沒有觸及液氫在其他領域的儲存、運輸和使用。此次發布的三項標準直接涉及到液氫的生產、儲存和運輸,大大增強了通用性,對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標準主要起草單位看,2014年國家標準《液氫車輛燃料加注系統接口》主起草單位同濟大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主要是科研院校參與標準,只有一個企業參與,并作為車輛燃油標準,然而,沒有車輛企業、車輛動力系統等相關企業參與。
在2021年的三項標準中,起草單位數量顯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除科研院所外,企業的參與程度顯著提高。江蘇國富氫能、北京海德利森、深圳國氫新能源、廣東普發氫能科技、北京航天雷特機電、山東威海湛威新能源、山東冰輪海卓等,已成為主要參與單位。都是在汽車動力系統、低溫氣體、制冷等領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
顯然,液氫標準已經走出了車輛使用領域,向更通用的方向發展。參考單位從科研機構占據絕對地位到企業占據相當比例的話語權,更體現出液氫產業的發展是氫能發展的迫切需要。第三,標準已經確立,行業等待標準的確立,除了行業發展有循證可循之外,更重要的是“發令槍”式的意義。在類似液氫的儲氫容器領域,是因為IV型瓶的標準還沒有出臺。雖然樣品生產已經在實驗室完成,但企業很難進一步推進到市場階段。
之前各企業由于標準的不同,發布的基本標準,無疑是在宣布“我們可以放手干”。國內也有一些液氫項目簽約。隨著該標準的正式發布,國內液氫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簡要總結了國內氫能項目。
數量最多,浙江嘉興是中國液態氫研究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目前,嘉化能源、美國AP公司、德國林德公司分別在嘉興投資建設了中國最大的液氫項目。
最大的產能,今年4月,岳陽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中石化巴陵石油化有限公司和湖南核電有限公司將共同投資在岳陽綠色化工園區建設一個60T/d的液氫工廠。
最快的應用程序。國內首個民用液氫于2020年4月在內蒙古烏海生產完成。液氫儲存加氫站開始出現在內蒙古烏海市2025產業規劃中。
行業發展,標準第一。從標準問題可以看出國內液氫工業的發展。雖然國內液氫項目落地速度快,技術研發仍處于“剝洋蔥”階段,暫時還沒有掌握核心設備技術,國內廠家一般從生產運營環節到核心設備環節的節奏安排在發展中,目前國內已有多個液氫設備生產項目,隨著工業的發展,民用液氫自主可控有望在未來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