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重慶市兩江新區披露,上汽紅巖多輛杰獅H6正在上汽紅巖特裝車間外接受工程師檢查。它們是上汽紅巖在重慶生產的首批氫能源重卡,目前已經具備實際工況應用條件。
上汽紅巖新能源平臺總監喬韻在接受記者謝力采訪時稱,上汽紅巖自2019年開始布局氫能源重卡,并且聯合捷氫科技、寧德時代等國內氫能源領域巨頭企業,組成了強大的供應體系。
目前,上汽紅巖杰獅H6所搭載的氫能反應堆實測時間已經超過10000小時,折合成道路里程超過80萬千米,仍保持功率衰減不到10%,其輸出能力和耐久性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與此同時,上汽紅巖氫燃料電池重卡已經在黑龍江黑河地區成功通過了-35℃極寒標定測試。上汽紅巖氫燃料重卡所搭載的PROME P390燃料電池系統在寒區得到全面考驗,其極端工況下的功率、熱平衡、響應速率和低溫啟動等各項技術指標,均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可有效滿足車輛的多環境應用。
得益于這些硬核科技的加持,上汽紅巖氫燃料重卡在整車滿載的情況下,最大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千米,百公里氫耗僅為7.5kg-14kg,并且僅需15分鐘即可補滿氫燃料。其長續航、低氫耗、高出勤、零排放特性,不僅有利于環保,還可有效幫助廣大客戶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上汽紅巖已擁有4X2、6X4、8X4三種驅動形式氫燃料電池系列重卡,并已全面覆蓋專用車、牽引車、工程車等細分領域,并適用于城市環衛、城市渣土、城配物流、城際物流、冷鏈物流、零擔運輸、鋼廠短駁、煤炭短駁、港口集運等多種應用場景,可滿足客戶的不同使用需求。
與此同時,成渝地區在氫能源領域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入。3月2日,國內首個國家氫能動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經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正式開建,該項目由中國汽研投資5億元打造,將在明年完工并投用。
繼國家氫能動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工之后,由重慶明天氫能公司投資建設的燃料電池西南工程中心、燃料電池汽車維保中心、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研發和生產基地等系列重大項目,也將在今年6月正式破土動工,并將在2022年完成1000套燃料電池系統的生產。
喬韻為此建議,兩江新區可進一步借鑒沿海地區的有益經驗,協同成都推進氫能源產業規模化布局。數據顯示,目前成渝地區已有從事氫能產業的企業及科研院所近200家,氫能產業基礎良好,產業鏈條基本打通。
目前,上汽紅巖氫能源重卡已進入檢查階段,結合去年底上汽紅巖與內蒙古圣圓簽約的氫燃料電池重卡采購訂單,已經具備實際工況應用條件的上汽紅巖氫能源重卡或即將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