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2022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發布了明年能源工作的七項重點任務。其中兩項任務與氫能有關。一是重點推進氫能等重點領域的技術突破,努力突破綠色低碳前沿技術。二是推動大規模儲能市場化發展,探索氫能綜合智慧能源服務發展新模式。
氫能板塊再利好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氫能產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回顧即將到來的2021年,新能源已成為“雙碳”目標下的重要賽道。其中,氫能憑借零污染、能源高、資源豐富、應用廣泛等優點,不斷獲得優惠政策支持和重點項目突破,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對于氫能相關企業來說,只有抓住“雙碳”目標帶來的產業機遇,不斷努力在制備、儲運、應用等方面進行科技創新,才能在氫能產業鏈上穩步前進。
氫能領域迎政策利好
自2021年以來,碳達峰、碳中和成為高頻熱詞,氫能產業作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起點之一,頻頻迎來政策利好。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一部分,于今年10月率先公布,這是碳達峰階段的總體部署。《方案》11次提到氫能,對氫能的應用和發展有更明確的指導。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再次提到氫能,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
年底,2022年能源工作路線圖率先發布,七項重點任務,兩項針對氫能領域。
可以說,隨著“雙碳”政策體系的逐步形成,在實現環境和氣候保護目標的同時,間接為氫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相關的頂層設計。
展望未來,許多業內人士預測,氫能的發展有望進一步迎來政策祝福,產業技術升級,優勢不斷凸顯。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表示,未來清潔能源的出路關鍵在于氫能。氫能利用效率高、無污染,能與多種能源耦合,可以說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氫能利用將促進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就表示,氫能的下一個關鍵應用領域是重型卡車,這將進入氫能重型卡車的時代,特別是替代柴油重型卡車和其他柴油汽車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的首要任務。
氫能產業鏈深耕穩定致遠
在中國,許多企業致力于推動氫能領域的研發布局。其中,鴻達興業是中國最早開展液氫生產、儲運聯動業務的公司。目前,已成功打造氫能制造、儲運上游全產業鏈,成為中國領先、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主要氫能供應商。在中國,它也被稱為制氫、儲氫、儲能、運輸和用氫全產業鏈的領導者。
在制氫領域,在化石能源制氫和水電解制氫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氯堿制氫被認為是目前燃料電池氫源的最佳解決方案,這也是鴻達興業的產業優勢。據鴻達興業氫能業務負責人介紹,鴻達興業生產的氫氣純度高,不含硫、一氧化碳等物質,純度可達99.999%,完全符合氫燃料電池車的國家標準。
在儲氫運輸過程中,鴻達興業通過提前布局,開發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稀土儲氫材料,具有氣態、液態、固態儲氫三種技術,特別是后兩種技術正在大規模推廣,邁出了國內液氫長途運輸的重要一步。
在氫氣使用方面,早在2019年,鴻達興業就成功建設了內蒙古第一座加氫站。2020年4月,中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投資建設,不僅打破了氫液化領域的高技術壁壘,填補了國內民用液氫生產的空白,也為液氫的商業應用打開了廣闊的大門。
據了解,鴻達興業年產5萬噸氫能項目取得了良好進展,其中2萬噸氫氣用于充裝氣瓶或專用運輸車輛供應就近市場需求,3萬噸氫氣用液氫瓶或專用運輸車輛深冷液化后銷往全國。項目建成投產后,將進入大規模氫能生產階段。
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未來公司將堅定不移地踐行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深化氫能儲能,進一步創新科研機制,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