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我們國家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后,“碳中和”一詞頻頻登上能源新聞熱榜。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了許多議案和提案以及如何落實的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李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對我們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并充滿信心,他在接受國際能源氫能匯記者采訪時指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困難很大,極具挑戰。一方面需要壓縮大量的燃煤發電,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由可再生能源制綠色氫能,通過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比如用綠氫還原二氧化碳制甲醇技術等,解決鋼鐵、水泥、石化過程等必然要排放二氧化碳行業的碳排放問題。實現碳中和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推動技術創新,把單位GDP的能耗降下來,各行各業共同努力,是有希望如期完成碳中和目標的。”
利用可再生能源還原二氧化碳制甲醇意義非凡
減少碳排放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但真正能把二氧化碳循環利用起來才是治本之法。利用可再生能源還原二氧化碳制甲醇(就是液態陽光甲醇)就是實現對二氧化碳循環利用的一種方式。
甲醇作為化工原料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除了可以直接作為燃料外,更重要的它是儲氫的一種安全方式。李燦告訴記者,氫的體積密度很低,常規高壓儲氫方式存在安全性隱患、儲氫量低的問題。而甲醇本身是液態的,其密度要比氫高得多。甲醇制氫的儲氫量可達18%以上,一噸甲醇經水汽重整可以產生氫氣180多公斤,如果采用高壓鋼瓶儲氫,至少需要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不僅運輸成本高,而且在安全性上也難以保證。另外,用高壓鋼瓶儲存氫氣,加氫站也存在安全隱患。
甲醇還可以成為我國北方取暖季替代煤炭、天然氣取暖的一種燃料。我國北方在冬季取暖采用煤炭較多,燒煤取暖又是導致空氣污染的主要元兇,后來我們國家在北方推廣天然氣取暖,但因為我國天然氣資源不足,北方取暖季常常導致局部地區供氣緊張,有了甲醇替代天然氣和煤炭、柴火取暖,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甲醇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也可以減少一部分二氧化碳排放。李燦介紹說,甲醇在交通領域應用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將其摻入汽油中,或用甲醇替代汽油,可以減少我們對于石油的消耗,另一種就是利用甲醇制氫,作為燃料電池的氫源,實現在交通領域的綠色應用。目前工信部正在推廣甲醇汽車。
總體來看,利用可再生能源還原二氧化碳制甲醇的意義重大,它將是我們國家實現碳中和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路徑。
政策支持與補貼無關
據李燦介紹,目前利用可再生能源還原二氧化碳制甲醇(液態陽光甲醇)已經成功完成規模化工程示范項目,且液態陽光甲醇成本已經逐步接近市場水平。
盡管如此,比起價格更低的煤化工制甲醇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李燦告訴記者:“目前示范項目制甲醇的價格大約在2500元/噸,但在新疆等一些煤炭資源較富余的地區,煤制甲醇的價格只有1500元/噸。但這種價格的差異隨著國家碳排放權交易政策的推廣會逐漸減小。目前還沒有對相應的煤化工企業進行碳排放稅(匯)的限制,相關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對碳排放買單,而對于排放二氧化碳非常厲害的煤化工行業來說,應該要加快轉型,發展綠色低碳的過程。例如,用液態陽光甲醇逐步替代煤化工甲醇。”
事實上,利用可再生能源還原二氧化碳制甲醇還有較大的成本下降空間,因為目前示范項目對原料二氧化碳需要購買。如果將來推廣碳排放交易權政策,用于制甲醇的二氧化碳可以低價或者零成本的話,甲醇的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
此外,目前利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成本中,綠氫的成本占65%以上,即用于產生綠氫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成本占比很大,如果可以利用我國西北和西南的棄風、棄光、棄水電能,成本還會繼續降低。
李燦分析說:“如果可再生能源度電價格在0.25元以下,二氧化碳制甲醇可以和天然氣制甲醇的成本持平,如果度電成本在0.15元以下,二氧化碳制甲醇和煤化工制甲醇的成本幾乎一致。”事實上在云南某些水電資源過剩的地區,在汛期電價可以低于一毛錢以下。也就是說二氧化碳制甲醇實際是有可能和煤化工制甲醇相抗衡。
李燦認為,利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確需要政策支持,但這種支持并不一定像我們國家開始發展風電、光伏和新能源汽車那樣去提供補貼,因為從技術角度看,二氧化碳制甲醇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只需要的是國家在政策上加以引導,比如在碳稅、碳排放權交易方面對于煤化工制甲醇加以限制,國家在輿論上倡導使用液態陽光甲醇,就可以為行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燦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兩份提案,《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完成碳中和目標的路徑》及《完成碳中和目標、實施液態陽光甲醇的碳排放權交易等政策》。在李燦看來,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李燦告訴記者,實現碳中和,其中很大的一塊任務在于減少煤電,如果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增長,可以壓縮煤電的裝機,可以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實際上除了能源行業之外,水泥行業、鋼鐵行業等必然要排放二氧化碳,而且是無法通過其他方式替代的,另外一些化工行業也是如此,對于這些產生二氧化碳排放的行業該怎么處理?實際上液態陽光甲醇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再把這些行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制成甲醇,是一條解決碳排放問題的根本路線。
李燦近年來一直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和液態陽光甲醇的技術,他希望通過利用太陽能來替代化石能源,把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作為資源留給后世子孫,利用煤炭做成碳纖維、利用石油制成化纖等產品用于服裝生產遠比把這些化石能源直接燒掉更有價值。
李燦表示,要實現碳中和,需要規模化發展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需要建成很多上百萬噸的液態陽光甲醇的商業化項目。2060年實現碳中和并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行各業共同付出積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