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汽車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的下一個風口。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是其核心材料。由于技術門檻高,國內所需依賴進口,價格昂貴。湖北企業最近首次完成了這種關鍵材料的自主生產。
在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中國第一條自主可控的質子交換膜生產線,年產30萬平方米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可供2萬臺氫能汽車使用。
國家電投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真:“電堆之所以能夠不斷地產生動力,然后沒有發生氫氣跟氧氣混合的爆炸,就是因為有了這塊隔膜。”
厚度不到20微米的質子交換膜,與黃金等價。
“看起來像一張透明的塑料紙。”
國家電投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真:“對,就跟家里面的保鮮膜很類似,但是價值是非常昂貴,占整個燃料電池電堆的成本接近15%。”
目前,這些質子交換膜已收到多家公司的采購訂單,用于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和加濕器等多個場景。
國家電投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真:“核心的參數,比如說拉伸強度、質子的電導率、氫氣的滲透率等等,都比國外的競品要優秀,實現了國產化后,可以把整個氫燃料電池的成本下拉接近7%~8%。”
目前,該企業正在對氫燃料電池的膜電極、碳紙、電堆進行研發,預計下半年陸續投產。屆時,氫燃料電池6大核心零部件有4個都可在武漢車谷實現自主生產,也為全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核心材料和零部件的保障。
目前,湖北、武鋼、中韓石化等企業氫氣年產能達5000噸。中國化學在湖北建設千噸級加氫示范裝置,東風公司氫能汽車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上路批復”,再加上氫燃料電池研發的突破,湖北氫能汽車產業鏈之間的距離畫圓更進一步。
武漢理工大學學科首席教授唐浩林:“從氫供給、加氫技術,還有燃料電池的材料、整車技術,在產業化的推進方面,湖北處在比較好的一個位置,在產業的示范應用方面,政府需要適當引導,應用場景的開拓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