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向東,北京向南,在北京南,占地20萬平方米的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正在建設中。這里毗鄰大興國際機場、京東“亞洲一號”、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樞紐。示范區依托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產業資源優勢,建設以加氫示范站、氫能交流中心、科技園區為載體,以產業基金、企業聯盟、專項政策和試驗基地為支撐的“3+4”氫能產業生態體系,將建設成集氫能產業研發、測試、生產、生活于一體的創新生態系統,一個引領全球的氫能科技交流與應用場景正在勾勒呈現。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起步區南區一期年底建成
沉浸式氫能展廳、加氫站模型、氫燃料電池專用SUV、新氫動力系統叉車、氫燃料電池汽車驅動原理模型。近日,走訪了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目前,起步區北區的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加氫站、京津冀第一個氫能交流中心、國際氫能孵化器、測試中心、研發樓及相關商業設施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在京津冀第一個4888平方米的氫能交流中心,從氫氣質量流量計、加氫槍零部件、氫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等,氫能產業鏈的元素應有盡有。
氫能示范區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起步區由南、北區組成,占地20.8公頃,建筑面積35.8萬平方米。北區占地6公頃,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南區占地14.8公頃,建筑面積30.4萬平方米。根據規劃,起步區南區一期4.7萬平方米于去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于今年12月竣工;二期、三期同時啟動規劃設計,計劃于2023年啟動建設,為后續氫能項目的落地提供空間保障。
建設“以人為本”辦公園區
規劃中明確規定,氫能示范區將建設“以人為本”的價值型園區。對此,大興區經信局項目科科長孫靜表示,園區建設借鑒了中關村東升科技園“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東升科技園被稱為未來科技園,引領中國企業步入生態辦公。氫能示范區還將營造舒適便捷的工作生活環境,如設立園區食堂、公寓、健身房、書吧、24小時便利店等,”孫靜表示,建設要考慮保障入園企業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強員工的身心體驗,讓員工安心工作生活。
據介紹,大興以國際氫能示范區南區為試點,建設光伏建筑一體化,利用分布式能源技術,建設多能耦合、多能互補的新型電力系統,打造零碳園區和智慧園區,實現大規模清潔能源利用、精細能源管理檢測和多能耦合應用。建成后,園區整體減碳設計指標將達到30%以上。園區還將通過“氫能+”實現新能源多場景、高效率利用,成為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園區。根據規劃,大興未來將重點建設以加氫示范站、氫能交流中心、科技園區為載體、產業基金、企業聯盟、專項政策、試驗基地為支撐的“3+4”氫能產業生態體系,建設集氫能產業研發、測試、生產、生活于一體的創新生態系統。
今年再建三座加氫站
在世界上日加氫量最大的海珀爾加氫示范站,站內場地非常寬敞,共有8臺35MPa加氫機和16把加氫槍。與傳統加油站的加油流程類似,工作人員將加氫槍插入公交車的加氫口,點擊加氫機上的按鈕加氫。與加油站不同的是,加氫過程中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據報道,這里的日加氫量可達4.8噸,可同時為16輛燃料電池汽車提供加氫服務,每天可達600輛。“氫氣從制氫廠生產后,專業運輸車輛將運輸到加氫站,在壓縮機的幫助下儲存在氫氣儲罐中。”海珀爾加氫示范站相關負責人李鐵軍表示,為確保安全,氫能系統車輛安裝監測系統,燃料電池艙、乘客艙、氫瓶艙、加注艙均配備氫泄漏監測傳感器,一旦泄漏立即感知并關閉氣瓶閥門。
在剛剛結束的冬奧會期間,海珀爾加氫站承擔了冬奧會閉環外觀賽運力氫燃料電池客車的部分氫源保障工作。自2022年1月30日起,為興順達客運公司和氫動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提供氫氣供應,共服務138輛車輛,單車平均加氫時間約10至15分鐘,日平均加氫量約1噸。據報道,大興區大力推進加氫站建設,基礎設施網絡布局。根據規劃,今年將建設3座加氫站,為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推廣和應用提供保障。
此外,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企業——北京聚興華通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還開發了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為2022年冬奧會提供動力支持。研發約800輛燃料電池汽車,服務于北京、張家口兩地。其中,閉環內569輛可實現-35℃低溫啟動,單次加氫續航里程可達300-500公里。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