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南海率先發布了《氫能源有軌電車運營技術規范》、《氫氣運輸車輛運營管理規范》、《加氫站經濟運行指標及計算方法》等3項氫能團體標準。到目前為止,南海已經發布了7項氫能團體標準,均為全國首次發布。
這些團體標準的發布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和示范意義,迅速填補了全國氫能產業管理標準各個方面的空白,也為南海氫能領域的多個“全國第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發布的團體標準以氫能源車輛投入、加氫站建設為核心
作為廣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的核心區域,4月21日,南海在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發布后迅速結合實際,印發《氫能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2025年)。其中指出,南海將重點關注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高質量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探索氫能多元化商業應用,促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到2025年建設至少30座加氫站,實現不少于3000輛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投入氫能兩輪車1000輛、叉車500輛、公交線路50條、有軌交通線路2條。
據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股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立健全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增加標準有效供給,是氫能產業發展初期的重要基礎工作,也是南海《氫能三年行動計劃》中產業發展政策和制度保障的重點工作之一。本次發布的3項團體標準是以南海氫能車輛投入和加氫站建設為核心。這些團體標準由南海區市場監督局指導,佛山市氫能產業協會牽頭,組織多家骨干企業,在充分調研、了解和掌握全區氫能產業優勢和需求后,主導制定了氫能有軌電車、氫能運輸車輛、加氫站運行等專業細分標準和規范不足的問題。
其中,《氫能源有軌電車運營技術規范》明確了氫能源有軌電車運營路線、路基與軌道、建筑與結構、各系統建設、加氫站技術要求和運營管理要求等。例如,氫能源有軌電車線路的建設和運營應滿足安全、可靠、節能、環保、高效、便捷的要求。客流、設施設備、能耗、環境等對象的在線監控管理應采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技術去實現,高峰小時列車最小發車間隔不得超過10分鐘,為我國氫能軌道交通的安全發展提供了可操作性強的參考。
《氫氣運輸車輛運營管理規范》明確了氫氣運輸車輛運營單位的場地要求、車輛設施設備管理和日常維護要求,為運營單位在危險貨物運輸和安全管理方面指明方向,做到有標可依。《加氫站經濟運行指標及計算方法》統一了加氫站的各項經濟指標及其運算方式,使不同加氫站之間的數據可比,有利于加氫站改進內部管理、監測設備穩定性、加氫效率及運營情況,也為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提供了依據。
以高標準引領南海氫能產業規范、健康發展
南海2021年發布的另外4項氫能團體標準,同樣是全國首發。其中,《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氫氣循環泵》和《液壓往復式氫氣壓縮機》細化了氫能燃料電池、液壓往復式氫氣壓縮機的技術指標,使生產企業和應用單位有標可依。《車用壓縮氫氣瓶充裝安全管理規范》規定了加氫站、加氫合建站壓縮氫氣車用氣瓶充裝單位、充裝人員、充裝設施、充裝管理、應急管理、監督管理等要求,規范了加氫站/加氫合建站等重要配套領域的管理。《氫能源有軌電車運行管理規范》規范了氫能源有軌電車系統的運營管理,統一了氫能源有軌電車的管理和相關作業要求,有助于提高氫能源有軌電車系統的運營管理水平,為國家氫能源有軌電車的規劃運行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近年來,南海區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加強標準引領,推動南海企業積極參與氫能產業領域各項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引領南海氫能產業規范健康發展。目前,南海已成功創建第一個國家氫能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發布7項國家標準、7項團體標準,承擔2項市級氫能產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對于南海建立和完善氫能產業標準體系、促進氫能產業規范健康發展、搶抓氫能產業全國話語權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記者黎俏婷 通訊員李泳文、顏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