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礎,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領域。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省上打造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的新定位及市第五次黨代會安排部署,我們圍繞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緊密銜接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我市“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立足市情實際,編制形成了《規劃》。經過多次調研討論、內部評審、意見征詢,通過甘肅省經濟研究院組織的專家組評審,經合法性審查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正式印發。
總體思路
緊緊圍繞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和市第五次黨代會確定的“3659”思路目標,堅定不移抓實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建設,全力推進煤炭資源深度轉化、一體開發、延鏈增值,實現煤炭資源“吃干榨盡”。
主要目標
到2025年——
1、能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能源生產能力達到2750萬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產能3500萬噸/年;火電裝機容量613萬千瓦;原油產量10萬噸。
2、能源消費結構全面優化。工商業及民用散煤增量逐年下降,成品油消費基本保持現有水平,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1147%,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4停。
3、能源清潔化水平明顯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285萬千瓦,配套儲能設施10萬千瓦以上,占到電力總裝機的30%左右。
4、能源效率水平穩步提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能耗程度持續下降,完成省上下達目標任務。
重點任務
立足全市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聚焦培育壯大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集群,加快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謀劃確定了我市“十四五”能源發展的五大重點任務。
保障能源穩定可靠供應
提升煤炭供給能力。推動邵寨、赤城煤礦達標達產,五舉煤礦建成投產,開工建設唐家河、南川河、安家莊等煤礦,加快靈臺百里等區塊煤炭資源轉讓開發。到2025年,全市生產煤礦產能達到3500萬噸。
增強油氣供應保障。加大崆峒區、涇川縣原油勘探開發力度,增加原油產能。支持西氣東輸三線、慶陽至蘭州天然氣管道平涼段建設。建成華亭市天然氣綜合利用、靈臺天然氣輸配管道等項目。實施崇信縣天然氣氣化縣項目。規劃新建加油站7座、加氣站8座、油氣合建站6座。
強化電力供應保障。積極推進建設隴東特高壓直流配套工程。圍繞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和九大產業鏈、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超前謀劃電力供應體系,新建大秦330變電站,新建、改擴建110變電站18座,新建改造線路6814公里、配變3109臺。
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
推動煤炭產業綠色發展。引導資源枯竭的30萬噸/年以下煤礦關閉退出,鼓勵關閉退出煤礦充分利用廢棄工業廣場、建筑物發展機械加工、種養殖業、光伏發電、礦區旅游及煤炭儲備項目建設,實現資源的再利用。督促各煤礦企業完善優化洗選設施,提高原煤洗選率;加快各煤礦企業封閉式儲煤棚建設。加大煤矸石等固廢開發利用,積極創建綠色礦山。積極推廣充填開采技術,釋放壓覆礦產資源。
推進煤炭資源高效利用。加快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建設,實現煤炭資源由燃料向精細化、多元化原料、材料轉型,著力打造“煤制甲醇——烯烴——化工新材料”“煤制甲醇——甲醇——精細化工產品”“煤制合成氨——尿素——精細化學用品”“煤干餾——煤焦油——芳烴”四大產業鏈。
推進火電清潔低碳發展。統籌煤電發展和保供調峰,加快推進煤電由主體電源向基礎性和調節性電源轉型,促進煤電與新能源發展更好的協同。加大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促進煤電清潔低碳轉型。全力推動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重點實施隴電入魯工程配套調峰煤電項目山東能源靈臺電廠,啟動崇信發電公司二期項目,實現煤電聯營、清潔發電、高效輸出。
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并舉,建設“光伏+農牧業”“光伏+工礦廢棄地、采煤沉陷區治理”等光伏項目,實施風電項目80萬千瓦、光伏項目200萬千瓦。
提升能源創新驅動能力
加強智能化建設。實施硯北、華亭、大柳、山寨、新安等煤礦“四化”建設,推廣固定崗位無人值守和危險崗位機器人替代作業。實施新安、百貫溝、硯峽鄉等煤礦智能化及東溝村煤礦機械化改造項目。實施平涼城區天然氣供應調度監控中心項目建設,推動天然氣管道智能感知、老舊管道智能化改造項目。實施配電網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改造,力爭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培育壯大能源新產業。積極推進制氫試點示范,支持華亭煤業集團電解水制氫項目建設,探索推進氫能與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和甲醇變換工段加氫制甲醇項目。論證建設壓縮空氣儲能設施,探索實施氫儲能和蓄冷蓄熱儲能等新型儲能項目。因地制宜建設風能、太陽能、天然氣等多能協調互補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能源系統。實施晶體硅及電芯端、煤礦重裝成套裝備招商引資項目。
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積極推進“零碳”產業園及示范城市建設,實施建筑效能提升工程、穩步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大力倡導綠色交通,推動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的燃油汽車。支持布局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
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上推進電力市場化、油氣市場化改革的政策,為各類資源主體和下游市場用戶開展公平競爭創造條件。加強天然氣管輸價格和成本監審,建立上中下游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
構建能源安全生產體系
加強煤礦生產經營、油氣管道保護、電力運行等重點領域管控,全面提高我市能源行業安全生產整體水平。
加大能源惠民服務力度
全面治理采煤塌陷區,統籌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利用。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行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廣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加強充電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
保障措施
突出規則引領。圍繞規劃重點任務,建立規劃與項目一體化管理機制,形成能源主管部門統籌、多部門參與機制,合力推進規劃落實。
完善要素保障。全面落實國家、省上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對能源發展的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
加強監督管理。督促各縣(市、區)研究制定推動能源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和進度安排,確保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
強化保障服務。支持能源企業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打造能源高端智庫,為全市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建立項目跟蹤服務機制,保障規劃項目順利實施。
環境影響
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國務院令第559號)規定,編制了《平涼市“十四五”能源發展新規劃環境影響篇章》,對全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大氣、水、土壤等環境影響提出了預防減緩措施,并對規劃進行了優化調整。經評估論證,規劃實施所可能產生的不良環境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