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日,閩侯縣與福州大學、紫金礦業集團簽署框架協議,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戶閩侯,幫助閩侯新能源產業發展和集聚壯大。
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新目標,是中國對世界的鄭重承諾。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做大做強,做好綠色經濟,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福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繼續推進產業布局優化調整、能源結構低碳變革,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福州方案”。目前,閩侯縣重點進一步發揮福州大學城優勢,加大新能源創新研發支持力度,加強新能源汽車戰略投資合作,努力打造東南科教名城。
“氨-氫”能源是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和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新時代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對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福州大學、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憑借福州大學在合成氨和“氨-氫”轉化催化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以及兩家企業豐富的資源、雄厚的實力和廣闊的前景,預計將抓住“氨-氫”能源研發和產業化的機遇,掌握主動權。
閩侯縣相關領導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將對閩侯縣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進一步集聚起到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希望福大紫金氫能科技積極履行合作協議,加快國家氨產業催化工程研究中心建設,繼續深化綠氨產業、氫能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等零碳循環產業鏈雙方的戰略合作。
“氨不僅可以作為氫儲存介質,還可以作為相對便宜的零碳燃料。‘氨-氫’能源的結合是理想發展方向之一。”福大紫金氫能科技總經理張卿表示,氨-氫能源的主要應用場景是移動式電源、不間斷備用電源和船舶氫能技術、重型氫能物流車輛、加氫站等。經過一定時間的測試,公司將形成一系列移動式分布電源產品,并推廣到數據中心、寫字樓和商業中心,取代傳統的柴油發電機和鋰電池供電系統。“我們的愿景是用‘氨-氫’能源代替鋰電池。最終目標是實現‘氨-氫’能源直接替代石化燃料。”
長期以來,福州大學與閩侯縣保持著長期穩定、雙向共贏的校地合作關系。這種戰略合作是閩侯縣、福州大學和新能源企業的又一次牽手,也是構建校地合作協作新機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入實踐,也是閩侯科技走廊迎來的第一個重大項目。“下一步,閩侯縣將進一步優化服務和政策支持,充分發揮高校服務專班作用,大力推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加快東南著名科教城建設。我們真誠歡迎福州大學城更多科研成果在閩侯縣生效,更多科研人才來閩侯安居樂業。”閩侯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