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山東省公示“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第二批)評選結果。
其中,包括山東賽克賽斯氫能源有限公司承擔的“氫能源PEM制氫項目”、中國石化山東石油分公司承擔的“油氣氫電非+光伏綜合能源站項目”、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泰鋼新能源(氫能)產業園項目”在內的20個示范試點項目成功入選。
公示名單如下:
此前,在4月1日,山東省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山東省“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第二批)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要以山東省各市推薦的“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儲備項目為基礎,優選前期工作較為扎實、示范引領作用強、“十四五”能夠建成投運(投產)的優質產業項目。
氫能觀察此前報道,2020年,山東省出臺《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規劃》提出,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實現氫能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突破性發展,全力打造“中國氫谷”“東方氫島”兩大品牌,建成集氫能創新研發、裝備制造、產品應用、商業運營于一體的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示范區。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規劃編制時,山東省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全國第一、風電裝機規模全國第四、在運在建核電裝機570萬千瓦,具備新能源制氫的良好條件。山東省氫能產業基本覆蓋氫氣制取、儲運、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燃料電池汽車及配套產業領域,重點企業(研究機構)達50余家。濰柴集團初步具備了“基礎部件-電堆-發動機-整車”的全套研發和測評能力,形成了覆蓋30-120kW的系列化燃料電池發動機產品,建成了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東岳集團的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質量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為全省氫能產業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規劃提出,2020年到2022年,山東為氫能產業全面起步期。產業發展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聚集100家以上的氫能產業相關企業,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20000臺,燃料電池整車產能達到5000輛,加快布局燃料電池軌道交通、港口機械、船舶及分布式發電裝備產業,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200億元。工業副產氫純化、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材料及動力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率先取得突破,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有序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加氫站30座(含與其他能源合建站);試點示范取得初步成效,燃料電池汽車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車領域率先示范推廣,省域內累計示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左右;實現燃料電池在應急電源、通信基站、儲能等領域的試點示范。
2023年到2025年,為氫能產業加速發展期。氫能產業鏈條基本完備,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企業,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50000臺,燃料電池整車產能達到20000輛,燃料電池軌道交通、港口機械、船舶及分布式發電裝備產業實現突破,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材料、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制氫、儲(運)氫、加氫及配套設施網絡逐步完善,氫能在商用車、乘用車、船舶、分布式能源、儲能等應用領域量化推廣,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氫能在電網調峰調頻、風光發電制氫等領域應用逐步推廣。
2026年到2030年,為氫能產業塑造優勢期。氫能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和品牌。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綜合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氫能領域形成創新引領優勢。建立氫能產業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共享經濟、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新業態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