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家“雙碳”戰略下,氫能產業已成為未來加速發展的產業方向之一,也迎來了重大機遇期。青島市人大代表、漢河集團董事長張大偉一直關注氫能產業的發展。為此,在今年的青島“兩會”上,他提出了關于青島沿海島嶼加快利用的建議。
(氫能大咖分享匯-西部氫能發展研討會將于4月28日線上直播,感興趣的小伙伴歡迎添加V:wxid_lbt1kiddc49u22)
截至2022年初,山東省已建成加氫站22座,推廣燃料電池車輛848輛,開通燃料電池公交專線30余條,開發了中國第一輛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建成投運全國首座高速加氫站,出臺氫能產業專項政策29項,編制發布氫能產業國家標準2項、地方標準9項、團體標準2項。近年來,青島依托自身優勢和相關政策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核心零部件、交通、港口等方面。但另一方面,氫能分布式發電、氫能固定式和移動式備用電源的發展相對滯后。
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作為氫能在電力儲能領域的重要應用,具有能量密度高、運維成本低、儲存時間長等特點,可降低接入電網的壓力。同時,它在離網區域供電、冷熱電聯供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相關技術和裝備的制造有利于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的規模應用。因此,依靠氫能實現“雙碳”目標的突破口不僅是“新能源動力燃料電池車”,還有“氫能電源產品”。因此,不可忽視發展中型以上氫能儲能系統、氫能調峰電站、備用應急發電、分布式發電等技術設備,加快發展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以及基于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的冷熱電三聯供集成技術和設備等。
張大偉認為,青島有120多個管轄海島,其中大部分需要開發無人島嶼。為此,他建議探索氫能與風電耦合的發展,探索氫儲能示范的發展。根據島嶼開發利用的現狀和發展條件,利用海上風電和島嶼光伏資源,以及氫能作為長周期、大容量能源介質的優勢,試點海上風電制氫、光伏制氫,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制氫行業的碳排放,努力實現低碳氫源甚至無碳氫源。
同時,積極開展光伏與氫能相結合的多能互補示范項目,通過氫儲能技術提高光伏發電與電網的融合度。應用新一代互聯網智能技術,實現光、電、氫、熱等能源的互聯互通,促進各種能源的協調轉化和集成調配,提高綜合能源利用率。支持氫能備用電源在通信基站領域的大規模應用,與中國三大通信公司及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燃料電池廣泛應用于新建的5G通信基站作為備用電源。試點島嶼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系統,逐步替代原鉛酸電池系統,提高通信保障等級,提高通信電源抵御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島嶼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島嶼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水平。
良好的政策支持將成為氫能等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助推劑。為此,張大偉還建議,除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外,其他氫能行業如固定式發電、分布式發電、備用電源等行業也加強政策扶持,同時增加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扶持當地企業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政策,加強氫能領域高水平人才引進,完善氫能領域人才政策,制定明確的人才認定辦法,促進氫能的大規模應用,增加應用場景,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和集聚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氫能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