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2年3月5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能源相關內容,再次突出了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國家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廣州氫能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了重大機遇期。為抓住氫能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開放融合的現代能源產業,自2021年1月成立以來,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能源,努力建設廣州氫能產業鏈,同時推進氫能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科技、人才、市場服務支撐,不斷提高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水平,引領大灣區氫能產業快速發展。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2021年,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充分發揮銜接政府和企業的橋梁作用,不斷凝聚廣州優秀氫能企業力量,收集各方智慧,為政府和會員單位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金融投資機構建立戰略整合,開展大量有成效工作,積極建設有影響力、廣州特色的氫能產業平臺,促進廣州氫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底,已有55家企業加入聯合會,10多家企業最近申請加入聯合會。
為進一步完善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先手棋”,共同推動廣州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3月4日,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召開第一屆第三屆理事會議,廣州發展(600098)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電力綜合能源(廣州)有限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華南理工大學等18家氫能龍頭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章程》、《關于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新增副會長、理事、會員》等7項議案。同時,與會代表緊緊圍繞產業研發和成果轉化、“雙碳”目標下能源企業氫能布局、氫燃料電池產業鏈發展等主題,全面探討氫能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對廣州氫能產業發展發表建議。
目前,廣州開發區正在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商業運營示范區等,全力推進氫能人才、技術、資金集聚和多個重大氫能項目的實施,形成了氫能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趨勢。聯合會會長、恒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許鴻生強調,聯合會應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大灣區氫能發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用,努力鞏固合作成果,搭建合作平臺,竭力優化商業環境,促進產業合作,共同建設成熟的商業模式,努力描繪氫能產業發展的新篇章,為實現區域“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恒運集團作為廣州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會長單位和“鏈主”,積極發揮氫能“領頭羊”的引領示范作用,主動承擔責任,抓住國際國內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戰略機遇,特別是抓住黃埔區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的機遇,積極布局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加氫站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和國際合作方面積極布局,抓住行業機遇,積極助力廣州市建設氫能產業制高點。
粵港澳大灣區首座“五位一體”綜合加能示范站成功建成
該站由恒運集團與中石化聯合開發建設,集加油、加氫、充電、光伏發電、非油品等多種功能,綠色低碳概念貫穿設計、建設、投營全過程,推廣氫能、電能等清潔能源的應用,注重建筑選材和設備選型節能減排,是實施國家“雙碳”計劃,實現區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力舉措,是全力助力黃浦區氫能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的重要結晶。站內有6臺加油機,可同時容納28輛車;2臺加氫機,日加氫能力500kg;光伏發電裝置和4個停車位的充電樁每天可服務80輛電動汽車。全站每年碳減排2500噸。
積極推動廣州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388投入示范運營
廣州雄韜氫恒科技有限公司由雄韜股份(002733)和恒運集團共同合資組建,是我區氫能產業的重點招商投資項目。目前,雄韜氫恒年產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5000臺,性能指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已在廣州首條氫燃料電池城市公交車388線示范運行(區域公交線路)。自2020年6月25日通車以來,15輛氫能汽車總運營里程已超過200萬公里。此外,氫能環衛車、物流車、冷鏈車、渣土車、重型卡車、起重等車型也得到了推廣應用。
未來,恒運集團將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指引下,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戰略機遇,全面規劃氫能產業發展,根據當地情況建設氫能產業鏈,以現有“五位一體”綜合能源站項目為基礎,繼續深化與中石化的合作,努力在2022年底建成更多能源站;加快國際氫能產業園、黃埔氫能創新創業中心規劃建設,建設氫能總部經濟區和產業化加速區;規劃建立氫能檢驗檢測機構,促進氫能示范應用,助力廣州建設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創新研發中心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核心區,為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