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載客46人、設計時速100公里、純氫續航約450公里。近日,在冬奧會延慶賽區,一批為運動員和工作人員提供接駁服務的氫能客車開始繁忙運行。與傳統化石能源車輛相比,這些氫能客車每100公里可減少約5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可謂不折不扣的“綠色出行”。
據了解,這些氫能客車由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和宇通客車共同開發,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作為客車的心臟,主要在寧波研發生產。
“冬奧會不僅是冰雪運動競爭和交流的舞臺,也是各國科技創新能力競爭的賽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應該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實力。”在寧波市江北區國家電投寧波綠動氫能科技研究院產品展廳,負責人陳平說。寧波綠動氫能科技研究院作為浙江省央企國家電投布局的新型研究機構,主要任務是進行氫能相關原創技術的工程試驗和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去年夏天,一支60多人的研發團隊迅速聚集在一起,為北京冬奧會開發氫能客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氫燃料電池消耗氫氣和氧氣,通過電化學反應進行發電。根據冬奧會的特殊需要,開發定制的新技術和新工藝,確保氫客車快速穩定運行。”工程師王俊宇說。冬奧會期間,當地室外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20℃,這對車輛的冷啟動性能提出了挑戰。通過反復實驗改進,王俊宇和同事們創新地采用了濃差極化策略,在相同的輸出功率條件下可以獲得更大的熱負荷輸出,以確保冷啟動的快速成功。
研發人員開展項目攻關一邊研發,一邊驗證。經過幾個月的項目研究,研究院的技術人員放棄了休假,全身心投入其中。去年年底,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開始批量運輸,大家日夜守衛著寧波慈溪的生產線,仔細檢查每個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從零件到部件,再到整個系統,不斷驗證和調整。早期驗證數據完全通過,上線的氫能客車才可能穩定運行。為了提高效率,在寧波開發和組裝了許多測試設備。”王俊宇表示,即使客車已經在冬奧會上投入使用,每個人的心都沒有完全放下。“今年春節,我們仍有技術人員守在寧波,隨時解決前方反饋的各種問題。”看著自主研發的氫客車穿行在冬奧會上,陳平感到非常自豪。“出現在冬奧會上只是第一步。今后,我們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加快氫能從研發到商業應用的整個產業鏈。”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