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8年到2022年,從3輛到800多輛,14年來,“雙奧之城”北京將再次迎來綠色奧運。只是這一次,在交通領域,為綠色增光添彩的主角從鋰電池變成了氫。
最近從北京冬奧會組委會獲悉,冬奧會期間將有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參與交通服務保障活動。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
在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中,除日本豐田交付的247輛考斯特和Mirai外,其余500多輛由中國汽車企業自主研發生產。其中,北汽福田歐輝交付497輛,為9米級、11米級、12米級大巴。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楊福源說:“通過這次冬奧會的示范應用,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并在一些應用場景中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本屆冬奧會共有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其中,延慶、張家口賽區多為高山,道路坡度大,彎道多,氣候條件惡劣,距北京市中心約200公里,對整車耐低溫、控制和動力輸出提出了巨大挑戰。面對冬奧會的特殊應用場景,相關科研團隊從2018年開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發。
“比如團隊企業億華通,突破點對方面的核心技術,讓客車可以在-30℃的環境中實現120秒內冷啟動”福田歐輝研發副總裁、技術研究院院長劉繼紅介紹,先進的電堆配備了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系統,
面對冬奧會環境電驅動的問題,另一家團隊企業理工華創也交出了答案。團隊負責人時軍輝介紹,針對冬奧會環境,公司開發了六合一集成控制器、整車控制器和無動力中斷雙電機變速驅動系統,形成了高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系列產品,成功設備服務于冬奧會氫燃料電池客車。
冬季里程的急劇下降一直是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的“心病”。“北京冬奧會裝備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可以完全克服這一點。”劉繼紅透露,一批參與長途運營的客車配備了中國第一個高壓、高儲量70Mpa鋁膽碳纖維纏繞復合氣瓶系統,里程超過600公里。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示范應用不僅需要車輛制造,還需要改善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目前,延慶、張家口賽區的加氫站已經準備好,每個加氫站有35Mpa和70Mpa幾個座位,可以滿足冬奧會所有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加氫需求。
同時,負責冬奧會公交運營的北京公交集團建立了完善的氫燃料數據遠程傳輸和監控系統。北京公交集團科技信息部高級工程師孫鵬表示,氫能汽車CAN總線數據將根據采集燃料電堆、氫燃料系統、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駕駛員操作和儀表監控等數據,按照秒級傳輸速率進行上傳。這些數據不僅可以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車輛運行的技術狀態,還可以分角色和場景為車輛的保障和改進提供數據支持。
“北京冬奧會集中展示了中國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技術突破,為這些技術的驗證和應用提供了全面的平臺,為未來進一步的商業推廣奠定了基礎。”楊福源表示。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