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顛覆性關鍵技術的突破迎來了中國首個氨-氫綠色能源重大產業創新平臺的啟動和建設。近日從福州大學舉行的重大綠色能源產業項目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了解到,江莉龍研發團隊率先實現了新型低溫氨分解制氫催化劑的產業化,探索了以氨為氫載體的顛覆傳統高壓儲氫方式,為氨-氫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40年全球對綠氫藍氫的需求將達到7500萬噸。氫能產業的發展是實施雙碳戰略的重要起點。然而,氫儲運的困難和安全性差限制了其工業化發展。研究發現,氨作為一種高效的氫儲存介質,具有能量密度高、液化儲存和運輸方便、安全性高、無碳排放等優點。作為中國氨工業催化領域唯一的國家創新平臺,2018年,福州大學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三聚環保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套以煤為原料的低碳、安全、高效的鐵釕接力催化合成氨成套新技術,實現年產20萬噸合成氨裝置的工業應用,打破了近30年來國外的技術壟斷。
在此基礎上,該中心開展了氨-氫綠色能源重大技術研究,創造了一種新型的低溫催化劑,使氨高效分解,大大降低了傳統高溫氨分解制氫的溫度,并設計開發了氨低溫制氫加氫站裝置和新型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克服了氨-氫能源循環的關鍵技術瓶頸,有望開發出符合我國能源結構特點的清潔高效合成氨-安全低成本儲運氨-無碳制氫全鏈條氫能經濟路線。
據了解,福州大學、北京三聚環保公司和紫金礦業集團將投資約2.67億元成立合資企業,新公司將投資約3000萬元購買福州大學的技術服務。合作三方將進一步關注中國氫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卡脖子問題,充分利用福州大學在合成氨和氨氫轉化催化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堅持產學研一體化,打造國家氨氫能源產業創新團隊,共同建設國家氨產業催化工程研究中心,加快發展集綠氨產業、氫能產業和可再生能源產業于一體的萬億產業鏈,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