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四川省和重慶市同時在成都、九龍坡區、內江三地舉行“成渝氫走廊”啟動暨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首發儀式。
攜手進渝氫走廊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戰略,助力實現“碳峰、碳中和”目標,根據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做出重要決策,是既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成渝氫氣走廊擁有兩條城際線路和一條直達干線。城際線以成都至重慶干線為中心,以紫陽、內江、自貢、瀘州、榮昌、潼南、九龍坡、兩江新區為節點,覆蓋成德梅子、川南、渝西、川東北及渝東北城市群。連接天府新機場、德陽重裝基地、自貢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西南(國際)陸港、九龍坡汽車零部件配送基地、兩江存灘保稅港區等支線,形成相互融合、互聯互通的氫經濟網絡;直連干線沿著成安渝高速公路,形成一條穿越成渝中部城市群的快速氫運輸線。
成渝地區綠色可再生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良好。兩地出臺了密集的氫氣產業規劃及相關配套政策,形成了整個氫氣產業鏈布局,聚集了氫氣生產、儲存、運輸和利用上下游200多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其中一些是行業和分部門的領導者。
在氫走廊建設中,川渝合作協調解決各種難題。川渝兩市依托龍頭企業,大力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建設配套加氫站。目前,兩地共有44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投入運營,建成15座氫站。成渝氫氣走廊已基本建成,相互連通。
成渝氫氣走廊的建設將深度整合兩地優勢產業資源,互補互補,強化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發展的虹吸效應。
下一步,川渝兩市將繼續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全力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開展核心技術研究,不斷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積極爭取加入第二批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2年多在走廊內散布氫氣進入氫氣燃料物流車400輛,2025年前投入約1000輛氫氣燃料物流車,加氣站及配套建設,同時在涼山、攀枝花、亞、模式。在防洪、長壽命等地建立了氫供應基地,致力于建設基于成渝高速公路,輻射氫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西部高地。
在儀式上,川渝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也成立成渝氫走廊技術創新生態系統聯盟和成渝氫走廊物流專線聯盟,建成成渝地區氫產業大數據平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盟將進一步推動氫能供應、氫能裝備制造、氫能應用等市場主體之間的高效協作、技術創新和大數據監測,加快成渝氫走廊建設。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