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僅排放水,可實現真正的零排放、零污染。與柴油重型卡車相比,氫動力重型卡車的碳排放可以大大減少。
這是目前佛山仙湖實驗室與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解放”)共同開發適用于重卡的氫復合動力系統,明年6月,預計將開發出原型車。
佛山高新區仙湖實驗室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武漢理工大學、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聯合成立,致力于開發氫能、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新材料等國家產業發展需要,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戰略技術創新平臺。
仙湖實驗室成立一年多以來,已申請發明專利34項,發表SCI高水平論文100余篇。
以技術為核心的原始創新研究
氫復合動力系統的研發和突破,離不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在仙湖實驗室設立的院士工作站。
仙湖實驗室依托李駿院士工作站,成立了智能氫復合動力車輛技術研究院,下設氫復合動力系統研發實驗室、電控系統實驗室、輔件系統實驗室、整車集成實驗室,形成技術研發平臺、試驗測試平臺和產業化服務平臺,專注于智能氫復合動力及整車技術的研究、應用開發及相關產品工程。
這些技術不僅可以用在重型車輛上,還可以擴展到船舶和飛機上。
“作為制造業名城,佛山非常重視應用技術創新,直接面向產品和市場創新。實驗室的建設表明,佛山現在更加注重技術的原始創新及其在未來產業中的引領作用。”仙湖實驗辦公室副主任王志方說。
聚焦氫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突破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前沿領先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是仙湖實驗室的一大特色。仙湖實驗室圍繞佛山氫能產業發展需求,推出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自主立項國內外科研項目1.78億元,立項4個重大項目、8個重點項目,開展重點研究。
仙湖實驗室副主任、智能氫能復合動力商用車聯合研究院院長周飛鯤介紹,圍繞氫能源產業鏈,仙湖實驗室建設了氫能及氫燃料汽車研發中心、新材料技術研發中心、智能氫能復合動力汽車技術研究院、測試與分析中心。
強大的研發能力背后是高端人才的不斷聚集。
仙湖實驗室依托武漢理工大學,通過“全職+雙聘”的方式引進科研人員近100人,其中院士6人,國家級領軍人才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研究人員3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才73人。此外,武漢理工大學每年支持不少于100名研究生,由實驗室研究人員單獨招收和培養。
“學校的研究更注重科研,市場希望產業化。在仙湖實驗室,我們希望學校的實驗室研究與市場更緊密地結合。”周飛鯤說。
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仙湖實驗室全資擁有的仙湖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這是一家集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創新創業與孵化、人才培養與團隊引進為一體的平臺公司。
仙湖科技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形成產學研分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成功改造仙湖實驗室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和燃料電池加濕器等多項技術成果,投資設立佛山仙湖氫電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氫潤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并產學研結合初見成效。
仙湖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田韶鵬介紹,仙湖科技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核心控制系統、電解制氫、功能質子交換膜、催化材料結構復合,打造佛山電解水制氫和燃料電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將繼續以機制創新為導向,以技術改造為核心,著力培育發展優勢企業和產業,打造雙創載體,促進人才和技術的特色載體。集聚資金、政策等因素,推動地方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