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原文如下:
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
為加快我省氫能產業集群發展,加速鄭汴洛濮氫走廊建設,根據《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編制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把握氫能產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和區位優勢,以“應用引領、產業支撐、保障供應、構建生態”為路徑,以交通領域場景示范為突破口,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優先創建鄭汴洛濮氫能示范應用軸,著力構筑鄭州、開封、洛陽、新鄉、濮陽五大氫能裝備制造產業節點,穩步建設豫北、豫西北、豫中南三大氫能供給基地,加強有效制度供給,構建良好產業發展生態,打造優勢突出、特色明顯、功能完善、輻射全省的鄭汴洛濮氫走廊,形成連通陜西“氫能產業集群”、山東“魯氫經濟帶”的黃河中下游氫能產業發展格局。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突破氫能產業鏈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核心技術,引進和培育產業鏈相關企業超過100家,打造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2—3家,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低碳低成本氫氣供應體系初步建立,建成3—5個綠氫示范項目,適度超前布局建設一批加氫基礎設施,氫氣終端售價降至30元/公斤以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達到5000輛以上,示范公交線路達到50條以上,示范物流線路達到10條以上,基本形成以貨運車輛為主,客運車輛、乘用車等全面推廣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格局。
二、重點任務及分工
(一)建設氫能示范應用軸帶。以交通領域氫能示范應用為突破口,重點建設高速、國道交通干線氫走廊、鄭汴洛文化旅游城際客運氫能示范項目、鄭汴濮陸港聯運物流集散貨運氫能示范項目、鄭汴洛濮綠色低碳市政交通氫能示范項目。積極探索氫能在分布式能源、儲能領域的應用,推動氫能在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領域融合發展。
1.高速公路、國省干線氫走廊。依托“京港澳、大廣、連霍”兩縱一橫高速網絡,在鄭州、洛陽、開封連霍高速服務區,濮陽、開封大廣高速服務區,鄭州、新鄉、安陽京港澳高速服務區建設加氫綜合能源站;在國道310、107等干線公路服務區、沿線樞紐城鎮布局建設加氫綜合能源站,打造高速公路、國省干線氫走廊。(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有關省轄市政府)
2.物流集散貨運氫能示范。結合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鄭州國際陸港,推進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重型載貨車及叉車等示范應用,打造多港聯運燃料電池汽車貨運專線;鼓勵大型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物流園區以及大型企業使用氫燃料電池汽車,依托高速公路、國省干線氫走廊,打造燃料電池汽車物流示范線。(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郵政管理局,有關省轄市政府)
3.城際客運氫能示范。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旅線路,打造城際旅游氫能客運專線;積極推動旅游景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鼓勵建設以氫能為主題的綠色生態景區;持續推動城際公交線路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鼓勵增設城際氫燃料電池客車專線,連接重要節點城市,逐步打通氫燃料電池汽車客運走廊;以需求為引導,適度超前建設加氫基礎設施,優先在現有加油(氣)站、充電站增加加氫功能,建設一批“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示范站。(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住房城鄉建設廳,鄭州、開封、洛陽市政府)
4.市政交通氫能示范。結合鄭汴洛濮城鎮化發展和城市干線網絡提升,鼓勵各地制定合理計劃,在新增或更換政府公務用車、市政環衛車及城市配送車時優先選擇氫燃料電池汽車;鼓勵在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鼓勵在市政工程領域推廣氫燃料電池自卸車、清障車等,降低市域污染物排放。鼓勵新增或更換城市公交運營車輛時選擇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公交場站內配套建設加氫站。(責任單位:鄭州、開封、洛陽、濮陽、新鄉市政府)
5.非交通領域氫能示范。在分布式能源、應急電源、工業等領域探索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示范。鼓勵燃料電池在通信行業應用,建設一批氫燃料電池5G基站。鼓勵在有條件的景區、工業園區、居民小區布置固定式氫燃料電池裝置,為用能用戶提供電、熱、冷及應急備用等綜合能源服務。積極推進氫、電、熱等能源互聯互補和協同優化,構建供需平衡的分布式熱電聯供系統。支持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打造全球首個碳中和機場,增加氫能使用比例,積極推廣燃料電池應用,構建機場氫能應用場景。到2025年,探索建設非交通領域氫能示范項目50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文化和旅游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機場集團,有關省轄市政府)
(二)構筑產業節點。結合現有產業基礎,構建鄭州、開封、洛陽、新鄉、濮陽五大氫能裝備制造產業節點,貫通氫能產業鏈關鍵環節,大力發展氫能全產業鏈裝備制造,依托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引進企業等開展戰略合作,加快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裝備產業集群。
1.鄭州市。鄭州市依托宇通客車,發揮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能力和示范運營先進經驗,高位謀劃、超前布局,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正星氫電、日立信、億華通等產業鏈優勢企業,圍繞燃料電池商用車,培育整體協同生態產業鏈,驅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發展,加強加氫裝備等產品技術研發,建設河南省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研究院,打造國內領先的燃料電池商用車產業示范基地、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責任單位:鄭州市政府)
2.開封市。開封市依托晉開控股、東大化工等企業聯合打造氫能源應用示范基地,建立氫氣制、儲、運、加等供給體系。依托亞普汽車、奇瑞汽車、開封儀表等企業,啟動車載氫系統閥門、儀表和氫瓶等關鍵零部件配套研發生產,打造氫能產業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高地。支持河南越博氫動力研究院在燃料電池電驅技術、電堆及動力總成等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匯聚各方力量,成立聯合實驗室,形成技術突破,完善產業鏈條。(責任單位:開封市政府)
3.洛陽市。洛陽市依托河南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制造產業研發基地等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氫能燃料電池動力車輛及機械設備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平臺;依托洛陽氫能電機裝備產業園、雙碳經濟產業園等,推動雙極板、電堆等產業鏈式發展,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依托洛陽雙瑞等,加快燃料電池車載儲氫瓶、運輸儲氫管束與站用高壓儲氫瓶相關研究,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相關配套設施建設;依托中國一拖、洛陽格力鈦、中集凌宇等,圍繞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任務,加快推進氫燃料電池重卡、客車、專用車自主化、規模化生產,打造氫能產業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高地。(責任單位:洛陽市政府)
4.濮陽市。濮陽市依托濮陽高新區、產業集聚區,匯聚廣東國鴻、中沁泰康、中原總機、上海陜耀、重塑能源等氫燃料電池及整車制造企業資源,培育氫燃料電池產業集群,建設大功率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膜電極、雙極板等核心零部件生產線,推動儲氫新材料、儲氫裝備、綠氫制造設備等項目建設,打造河南(濮陽)氫能裝備產業園。加強與中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山西煤化所等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合力發展,加速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構建氫能產業協同發展生態圈。(責任單位:濮陽市政府)
5.新鄉市。新鄉市依托河南省氫能與燃料電池工程研究中心、河南中氫動力電池研究院等研發平臺和新鄉高新區氫能產業園等產業載體,發揮河南戰新新鄉氫能專項基金的引領撬動作用,以及豫氫裝備、氫璞創能、新鄉驥翀、河南氫楓等骨干企業集聚效應,重點打造“制氫—儲氫—加氫—氫燃料電池及系統”協同發展體系,以氫燃料電池渣土車、冷藏車、環衛車示范運營為契機,利用新飛專汽品牌優勢,打造新能源專用車生產基地,謀劃建設氫能裝備制造及檢測檢驗中心,構建氫能產業協同示范運營體系。(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三)建設氫能供應保障基地。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靠近應用場景優勢,建設豫北、豫西北、豫中南3個氫能供給基地,探索綠氫生產供應方式,拓展綠氫供給渠道。
1.工業副產氫。結合濮陽、安陽、焦作、濟源、許昌、平頂山等地焦化、氯堿企業的副產氫資源,建設豫北、豫西北、豫中南3個氫能供給基地,在保障原有工業企業用氫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工業副產氫品質,為燃料電池應用提供低成本、穩定供應的氫源保障。鼓勵使用節能和低碳技術,降低工業副產氫能耗和排放水平。謀劃建設盈德氣體濮陽新型化工基地原料氣合成公用工程、河南心連心深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氫氣提質改造項目等清潔低成本制氫項目。(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省轄市政府)
2.可再生能源制氫。鼓勵風光資源較好的豫北、豫西等區域,探索建設風電制氫、光伏制氫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不斷降低綠電及綠氫制取成本。探索生物質制氫、光解水制氫技術研發,拓展綠氫供給渠道,提升綠氫供給比例。重點建設中原油田增量配電網風電制氫示范項目、河南平煤神馬東大化學有限公司16兆瓦光伏制氫示范項目、華久氫能屋頂光伏發電制氫項目等。(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有關省轄市政府)
(四)打造良好產業生態。以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相結合,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領域實現突破。構建政策標準體系,搭建創新發展平臺,加強人才支撐,統籌推進產業有序發展。
1.創新驅動,重點突破發展瓶頸。圍繞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及裝備制造領域,加快核心技術攻關,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產權、安全可控的“卡脖子”技術,占領氫能行業技術高地。依托整車/專用車生產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優勢企業及高校、科研院所,針對大功率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高功率密度、大功率電堆進行技術攻關,提升高速車載空壓機、高循環量氫氣循環系統技術水平,提升膜電極材料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能力,突破雙極板長壽命、低成本制備技術,大力研發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燃料電池基礎材料。圍繞氫氣制、儲、運、加環節,重點開展低成本工業副產氫氣純化、天然氣管道摻氫運輸、高壓氫氣運輸、固定式大容量儲氫系統安全防護、氫氣快速加注、油(氣、電)氫合建站安全防護等技術研究。(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2.安全為先,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加強安全監管,夯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各職能部門在氫氣制、儲、運、加、用等環節的監管責任。指導企業研究制定氫能突發事件處置預案、處置技戰術和作業規程,開展專項演練,及時有效應對各類氫能安全風險。(責任單位:省應急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管局、有關省轄市政府)
完善加氫站建設審批和運營管理機制,制定省級加氫站建設審批管理辦法,明確加氫站建設、審批、驗收流程。(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貫徹執行氫能產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安全使用規范,支持制定地方標準,鼓勵相關社會團體制定團體標準,努力將我省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3.要素保障,支撐產業快速發展。統籌中央和地方有關獎補資金,支持鄭州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及氫能供應商業模式創新等。對符合條件的綠氫項目按照政策規定給予補助或獎勵。(責任單位:省財政廳,有關省轄市政府)
對符合省級規劃布局、帶動力強的氫能領域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項目,按照省重點項目有關政策,給予用地等要素保障。有關省轄市要把氫能產業項目用地納入當地國土空間規劃,統籌保障項目用地。(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有關省轄市政府)
研究制定配套加氫基礎設施獎勵政策,研究加氫終端補貼政策,降低氫燃料電池使用成本。鼓勵鄭汴洛濮氫走廊沿線省轄市出臺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獎勵政策,支持氫能相關企業使用本地配套產品。(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省轄市政府)
4.搭建平臺,推動產業有序發展。依托骨干企業,搭建氫氣智慧供應平臺,立足供應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氫能制、儲、運、加產業鏈節點串連成線,統一質量標準,形成規模化集約效應,降低用氫成本。搭建氫能汽車運營平臺,立足需求端,探索車輛生產、運營維護、金融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氫能公交運營、氫能重卡打包租賃等模式,降低氫燃料電池汽車購置和使用成本。搭建產業資本合作平臺,依托省屬投融資平臺,引入戰略投資者,鼓勵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通過市場化運作設立氫能產業子基金。通過“外引內培”,積極引進氫能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完善省內氫能源產業配套,迅速提升我省氫能產業鏈整體競爭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府國資委)
5.人才培育,筑牢產業發展底座。積極創新、綜合運用人才政策,建立柔性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將氫能領域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的引進納入我省招才引智活動,加強高端、緊缺人才引進和培育。將氫能產業列為職業技能培訓重點,深化產教融合,培養一批氫能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應用檢測等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責任單位:省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保障政策
(一)健全推進機制。充分發揮省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作用,加快研究制定氫能產業相關專項政策。指導相關省轄市完善產業規劃及政策措施,形成全省統籌、各地協同的發展局面。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建立鄭汴洛濮氫走廊聯席會議制度,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二)明確責任分工。各地要發揮主體作用,組織編制實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建立工作臺賬,明確時間要求,確保方案落到實處。
(三)加強考核評價。各責任單位要切實落實責任,建立工作推進機制。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工作考核,定期督促指導,對任務完成情況開展定期評價。
附件:重點項目清單
相關閱讀:
2025氫能產值突破1000億元,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正式印發
官方政策解讀:《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