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獲悉,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在官網發布關于印發廣西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其中涉及氫能方面指出:
能源創新能力有所突破。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新型電力系統及其支撐技術、先進核能技術、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安全高效儲能和氫能技術、減污降碳技術、能源產業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推廣,建成一批新型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等新業態示范項目。
桂中桂東能源創新發展示范區。在南寧、柳州、來賓、貴港、玉林、梧州等市,加快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和天然氣大用戶市場化交易。優先開展智能電網、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
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和應急管控。持續開展安全運行風險動態評估,加強新能源、新型儲能、氫能等重要設施和重點環節維護,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強化各環節安全責任落實。健全油氣管道安全、電力安全應急預案和快速響應機制,提高對極端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安全風險的預防預警、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推進電力應急體系建設,建立電力安全指揮平臺,完善應急設施,健全應急隊伍,保障應急經費,開展大面積停電應急演練。強化電力等能源網絡安全,加強網絡漏洞安全管理,增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能力。
打造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海上風電,按照“成熟一批、開發一批”的原則,重點推進北部灣近海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建設,積極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示范化開發,統籌規劃外送輸電通道建設。推動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與海洋牧場建設、海水制氫、能源島建設、觀光旅游等結合,探索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和多元化開發利用新模式。“十四五”期間,全區核準開工海上風電裝機750萬千瓦,其中力爭新增并網裝機300萬千瓦。
探索氫能等新型能源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氫能開發利用。在丙烷脫氫、氯堿、焦化等行業聚集地區發展工業副產氫,優化氫氣提純技術,鼓勵就近消納,降低工業副產氫供給成本。在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好、發電成本低、氫能儲輸用條件較好地區,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富余電力制氫。積極推動氫能在工業、交通、儲能、分布式發電等領域的多元化應用。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地熱能,開發合浦盆地大山角塊段等淺層地熱資源,探索干熱巖開發利用。探索海洋能等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和創新應用。
發揮沿海石油化工產業優勢培育工業副產氫,開展欽州石化產業園等工業副產氫開發利用示范。在南寧、梧州等多能互補項目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富余電力制氫,探索北部灣海上風電富余電力制氫、核能制氫。在南寧、柳州等市建設一批加氫站。
提升終端用能低碳化電氣化水平。加強工業領域清潔能源替代,在冶金、陶瓷、玻璃、水泥等行業推廣電鍋爐、電窯爐使用,鼓勵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穩妥拓展工業“煤改電”、“煤改氣”。加快推廣電動、氫能、天然氣和車用乙醇汽油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鼓勵重載卡車、船舶等使用LNG等清潔燃料。完善充換電、加氫、加氣站點布局,開展光、儲、充、換相結合的新型充換電場站試點示范,新建充電基礎設施8萬個,在南寧、柳州等市開展換電站應用試點,鼓勵傳統加油站、加氣站建設油氣電氫一體化綜合供能服務站,力爭新建和改造
加快先進清潔能源技術應用。加快大型風電機組、深遠海域海上風電、新型高效光伏電池等先進清潔發電技術應用。開展海上風電集群大規模送出、柔性電網裝備、直流配電網、微電網等先進輸電技術應用。開展電網防災抗損、網絡安全、智能監測預警、高危作業替代等新型電力安全技術應用。鼓勵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應用,探索飛輪儲能、超級電容儲能、鈉離子電池等其他儲能技術應用。探索小型堆、高溫氣冷堆等核電技術應用。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開展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應用。
開展科技創新示范應用。圍繞能源領域關鍵零部件、軟件系統、新材料、新工藝等關鍵技術開展創新研究和示范應用。依托重大能源工程,加強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示范應用,重點在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綜合利用、核能綜合利用、靈活高效燃煤發電、燃氣輪機等關鍵技術領域開展示范應用。加快推進一批新型儲能示范應用。探索發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工業領域氫能替代,以及氫燃料電池在重型車輛、分布式發電中的示范應用。支持開展以5G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電力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示范應用。
以發展風電、智能電網、光伏發電、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為重點,提升產業鏈核心價值,在全區培育差異布局的能源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新能源裝備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
積極培育氫能產業鏈。謀劃氫能產業發展布局,積極培育綠色低碳氫能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燃料電池等各環節產業鏈,加強核心零部件、關鍵裝備的研發制造和產業化發展。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升級,積極發展氫燃料電池系統、加氫站、供氫系統、儲氫設施等關鍵產品,加快玉柴燃氫發動機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