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地方標準《加氫站站控系統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
編制說明
一、 任務來源
2022年1月21日,《加氫站站控系統技術要求》標準制定項目獲得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的立項許可,列為2021年第二批廣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該標準由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佛山綠色發展創新研究院牽頭組織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廣州能源檢測研究院等相關單位共同起草。
二、 編制背景、目的和意義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氫能應用領域,加氫站是上游制氫、運氫與下游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的重要樞紐。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2021-2035 年)》明確提出,堅持需求導向,統籌布局建設加氫站,有序推進加氫網絡體系建設,完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有關規定,注重在建設要求、審批流程和監管方式等方面強化管理,提升安全運營水平。
佛山市提出,在公共領域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形成公交車、有軌電車、乘用車和物流車相結合的推廣結構,推進加氫站建設,到 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總量突破10000輛,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類加氫站43座。根據2021年發布的《佛山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佛山市將繼續以氫能為重點持續擴大新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加快充電、加氫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相對完善的加氫站分布網絡,破解加氫基礎設施不足的瓶頸問題。大量的加氫站站點建設,其安全管理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安全是氫能發展必須守住的底線。隨著越來越多的加氫站投產和使用,與之而來的氫安全問題日趨嚴峻。氫氣易揮發、易燃、易爆以及對材料力學性能具有劣化作用的特性,使得氫氣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氫氣的危化品屬性應該引起重視。但在加氫站站控系統領域暫無可執行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因此,編寫加氫站站控系統技術要求標準很有必要。
在加氫站內完善站控系統的技術要求是對其實現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員工提高安全意識,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避免因操作不規范引發事故;另一方面,可對加氫站設施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達到加強日常監管和發生突發事件時迅速處置的輔助決策作用。因此,有必要建設和完善加氫站站控系統統一的技術標準。
三、 編制原則
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主要遵循了科學性、可操作性、規范性的原則。
1、 科學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相關法律法規,主要參照了GB 12358-2006《作業場所環境氣體檢測報警儀 通用技術要求》、SZDB/Z 29.6-2010《電動汽車充電系統技術規范 第6部分:充電站監控管理系統》、DB11/Z 798-2011《電動汽車電能供給與保障技術規范 監控系統》等相關標準,確定了標準條款。
2、 可操作性。標準內容經過起草編制小組反復討論,語言表達
力求準確、精煉,條理清晰,實用性強。 3、規范性。標準格式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
一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編寫。
四、 編制過程
2022年1月21日,廣東省地方標準制定項目立項下達。
2022年1月至5月,形成標準工作組討論稿,并組建標準起草工作組。
2022年5月12日,組織召開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會議暨標準制定研討會。
2022年6月1日,組織召開標準制定啟動會暨研討會。
2022年5月至6月,對標準工作組討論稿進行修改完善,形成
標準征求意見稿。
五、 內容結構說明
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照廣東省地方標準規定的程序進行,參考SZDB/Z 29.6-2010《電動汽車充電系統技術規范 第6部分:充電站監控管理系統》、DB11/Z 798-2011《電動汽車電能供給與保障技術規范 監控系統》和加氫站站控系統發展現狀,制定以下標準內容結構。
1 范圍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3.1 站控系統
3.2 火氣系統
4 系統總體架構
4.1 系統結構
4.2 系統配置原則
4.3 監控層要求
4.4 通信網絡
4.5 設備層
5 系統功能要求
5.1 加氫機監控
5.2 壓縮機監控
5.3 儲氫設施設備監控
5.4 卸氫設備監控
5.5 火氣系統監控
5.6 站控管理功能
6 系統主要技術指標及要求
6.1 可靠性指標
6.2 實時性指標
7 系統建設與驗收
7.1 系統建設要求
7.2 系統驗收
六、 與有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
本標準與有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協調一致。
七、 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生效。《加氫站站控系統技術要求》廣東省地方標準起草組二零二二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