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面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構建當代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城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濟南生態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十三五”階段,濟南能源綠色轉型取得成效,能耗“雙控”目標評價在全省排名第一,能耗強度降低35.8%,降幅居全省第一,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20.8%,比2015增加16.3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占6.2%,比2015增加3.6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占2.9%,與2015年相比提高2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能源消費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濟南市“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階段能源的重點路徑和措施。
持續提升能源效率。建立健全能耗雙控和煤炭壓減科學管理制度,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強化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管理,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各區縣能耗總量控制,原料用能不納入各區縣能耗雙控考核。完善差異化管控政策,優化能源資源配置,科學有序實行用能預算管理,促進能源資源高質量配置利用。嚴格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及結果運用,充分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推動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
加快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立足濟南市能源資源稟賦,以太陽能為重點,以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為補充,探索發展核能,大力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力爭提高至7%。重點加快整縣(區)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建設,有序推進“光伏+”集中式電站建設,實現光伏跨越式發展。結合供暖需求,改造和建設一批生物質、地熱等供暖項目,擴大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推進“百千鄉村”綠色能源發展行動,增加農村清潔能源供應。集中突破氫能產業技術瓶頸,推進氫能全產業鏈條發展,加快氫能多場景應用。開展核能小堆供熱可行性研究論證,探索清潔供暖新模式。
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傳統電網向能源互聯網轉型升級,打造以電為中心、以堅強智能電網為基礎平臺的能源互聯網。大力推進“外電入濟”工程,持續提高接受外電能力。實施城鄉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大力推進高比例容納分布式新能源電力的智能配電網建設,確保新能源電力應接盡接。通過實施存量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建設新型儲能電站、推動抽水蓄能項目開工建設、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等措施,不斷提升電網調峰、調頻、需求響應能力,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推進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加快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堅持替代優先、先立后破、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原則,有序推動燃煤供熱鍋爐、小型燃煤熱電廠熱源整合工作。同時充分挖掘現有大型熱電聯產企業供熱潛力,推進大型燃煤電廠長距離供熱項目實施。提升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通過加快天然氣長輸管網、調峰和應急儲備能力建設,完善城市天然氣輸配管網等措施,推動實現天然氣高壓管網規劃建設“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調配“一張圖”,提升供氣能力和效率,為擴大天然氣消費使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