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發展路線圖
在剛剛結束的山東省兩會上,山東省省長周乃翔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突出生物醫學、高端裝備、新材料、氫能等關鍵領域,開展10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氫能再次成為山東省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去年4月16日,在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和山東省時任省委書記劉家義的見證下,“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簡稱“氫進萬家”)框架協議在濟南簽署,這意味著山東已成為中國第一個大規模推廣氫能應用的示范省。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此后,從技術到產業布局,氫能在山東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氫進萬家”落地山東,既源于能源大省產業轉型的剛需,又源于其獨特的氫能優勢。
作為能源大省,山東能源消費中煤炭比重偏高,電力消費中煤電比重偏高的“兩高”問題突出;同時,山東作為我國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擁有大量低成本的工業副產氫資源和可觀的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年均氫氣產量260萬噸居全國第一;此外,山東制、儲、運、用等氫能產業鏈基本完備,產業鏈各環節都有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在頂層設計方面,山東省委、省政府立足當地實際,注重高質量經濟發展,積極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國家戰略。氫能產業的發展是山東施政重點之一。2018年啟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時,山東將氫能產業定位為超前布局的主導產業。此后,山東一直在調研布局氫能產業。
圍繞山東半島“氫動走廊”建設,從省級到市級,多個產業規劃相繼出臺。
“氫進萬家”工程的深度推進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技術支撐。
在山東,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布局,基本完成了“單電池-電堆-發動機-整車”氫燃料電池的全產業鏈布局;山東東岳集團在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的壽命和成本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可以說,無論是氫產能還是氫能產業鏈建設,山東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由于技術底氣和超前布局,兩年前,山東率先編制并出臺了省級氫能發展規劃——《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培育和擴大“魯氫經濟帶”,成為中國領先、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強省。
在去年舉行的山東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打造山東半島‘氫走廊’”的規劃。
今年2月,山東省政府官方網站正式發布了《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建設中國氫谷(濟南)和東方氫島(青島)兩大氫能產業高地,建設濰坊、淄博為龍頭的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產業集群,以聊城、濟寧為龍頭的燃料電池整車及氫能制儲裝備產業集群。
產業崛起,規劃先行。到目前為止,山東建設氫能大省的詳細路線圖已經非常完善。
據山東省能源局負責人介紹,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規模已具規模。截至2020年12月底,山東省氫能產業相關企業、研究機構120余家,具體項目產業鏈重點企業近80家,成為中國氫能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對山東省來說,長期目標是在“十四五”期間建設100座加氫站,推廣1萬輛燃料電池汽車,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