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出臺了氫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開啟氫能時代,打造碳中和產業之都。
到2025年,保定市氫能產業鏈實現產值150億元,減少碳排放30萬噸,集聚氫能產業相關企業20多家,重點扶持氫能相關龍頭企業8家以上,建成加氫站(或油氫電綜合能源站)10多座,共推廣燃料電池車輛1330輛。
近日,保定市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通過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可持續發展的氫能產業體系和“氫電耦合”現代能源體系,加快建設碳中和產業之都,將保定市建設成為京津冀綠氫供應基地、燃料電池創新中心、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和多元化應用示范區,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和高效的創新生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高地。
加強創新驅動,形成氫能全產業鏈研發體系
近年來,保定抓住氫能產業的黃金發展時期,引進了許多產業鏈優勢企業,形成了豐富的氫源、扎實的技術研發、完善的檢測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規劃要求,要在現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大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和市場培育力度,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形成涵蓋制氫、氫氣液化、儲運、加注、燃料電池電堆、發動機、車載儲氫系統、整車等全產業鏈的研發創新中心;依托本地區低成本工業副產氫資源,積極開展重型卡車、公交、物流等場景氫能創新技術的示范應用,全面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構建先進的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形成氫能低碳化、規模化生產應用。到2025年,全市氫能產業鏈實現產值150億元,減少碳排放30萬噸,聚集氫能產業相關企業20多家,重點支持氫能相關龍頭企業8家以上在氫氣制備、氫儲運設備、燃料電池等關鍵環節,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實現氫能產業集群發展。
加強技術創新研發。在氫氣制備、氫儲運裝備、燃料電池等關鍵環節,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先進水平技術,具有規模化、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能力,完善創新平臺建設,形成一批市場份額較高的氫能產品。到2025年,建設國家級氫能公共檢測平臺,形成燃料電池整車及核心部件檢測體系;全面開發掌握高性能燃料電池整車技術、低鉑載量、長壽命膜電極技術;在220kW以上高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核心技術和燃料電池堆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70MPaⅣ型儲氫瓶、高壓瓶閥、減壓閥等技術方面取得國際領先。在氫儲運領域,大力發展高壓氫儲存材料和核心設備生產業,著力發展液氫儲存、運輸技術和設備、液態有機化學儲氫技術、布局儲氫合金、納米材料等高密度固體儲氫新材料的開發和產業化。
擴大推廣應用示范。到2025年,建成10多座加氫站(或油氫電綜合能源站),對燃料電池公交車、重型卡車、物流等車輛進行初步應用示范,逐步擴大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公交車、公務車、物流車、乘用車、環衛車、皮卡車的應用示范,共推廣燃料電池車輛1330輛,完善氫能行業綜合數字化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京津冀、河北等城市群氫能應用示范場景的產業鏈要素資源利用率;積極探索氫能在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等領域的應用示范,使保定成為國家和國際氫能產業示范應用的標桿城市。
優化資源配置,打造“一核、四區、多點”空間布局
依托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按照氫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現有園區產業的基本優勢,引導氫產業集中區域分布,優化資源配置,努力建設核心、四區、多點空間布局,確保氫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個核心是氫能產業的新高地。依托蓮池區長城汽車科技產業園的產業基礎,重點發展以燃料電池關鍵部件、動力系統、汽車研發、液氫設備制造為主要業務的創新集群,建設國家氫能技術標準創新中心。
四區主要是氫能源供應和氫能產業聚集群。其中,京津冀綠氫生產基地集群是利用西北部淶源、易縣、淶水、唐縣的風景資源,在縣經濟開發區建設光伏綠電制氫項目,在京冀地區建設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產業基地,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清潔低碳的氫能。工業副產氫提純和生物質能制氫集群利用農作物秸稈、農場糞便、尾菜瓜苗等生物質,在清苑區建設生物質能源制氫基地;利用河北旭陽工業副產氫提純,在定州建設輻射京津冀的氫源基地,為保定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啟動氫源。燃料電池產業聚集區發揮徐水區大王店工業園核心區優勢,重點發展燃料電池電堆設備、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設備、燃料電池和汽車智能化系統及生產線。可再生能源制氫裝備產業聚集區重點發展太陽能電解水制氫裝置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相關設備及關鍵零部件,構建國內領先的可再生能源制氫裝備產業鏈。
多點即為推進構建多個示范應用場景。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重點推進物流車、城市公交、環衛車、城際客運、市內通勤車等燃料電池車輛示范應用,重點規劃構建物流、公交客運、公務用車、環衛車輛四個方面應用場景。綜合應用示范場景。其中,在清苑氫能小鎮示范場景,打造集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裝備制造、典型氫能示范應用于一體的氫能小鎮示范;在易縣氫能一體化綜合智慧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場景,以綠電制氫用于氫能交通為核心,打造可再生能源一體化智能化綜合應用示范。
加大支持力度,推進氫能產業協調發展
為確保完成氫能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成立市氫能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氫能產業發展的協調指導,制訂切實可行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并在市發改委成立氫能產業辦公室,推進全市氫能產業協調發展。
加大政策支持。制定出臺市級涵蓋氫氣制、儲、運、加,燃料電池汽車車輛年檢等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相關標準及管理辦法;在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措施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標準對燃料電池車輛推廣、加氫站運營給予獎勵;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按照國家標準對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補貼,對關鍵零部件技術突破給予獎勵,對國內技術及工藝領先的首臺(套)燃料電池產品給予獎勵;對注冊落地在本市的氫能產業生產制造類項目,享受雙招雙引最優惠政策。
強化人才保障。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通過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平臺,大力引進一批高端氫能與燃料電池專業人才,形成氫能與燃料電池開發團隊。圍繞重大研發任務和創新平臺建設,引進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國內外頂尖專家、高水平創新團隊以及優秀青年人才。在市級人才引進政策基礎上,細化氫能領域人才政策,在人才住房安居、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健等方面給予補貼和扶持。建立人才培育機制,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同時,依托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加快本地人才培養。
加大資金支持。加快推進京津冀和河北省等兩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加大國家資金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助力氫能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利用國家、省氫能源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和保定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進行合作,帶動社會資本投入,鼓勵采用股權投資等融資形式支持產業發展,積極研究采取參與項目投資等多種手段,通過市場化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