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資源型城市,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依托自身能源產業優勢,不斷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探索氫能產業開發利用綠色轉型,制定了多項鼓勵氫能制取、儲運、應用示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產業鏈的氫能發展模式。為烏海產業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綠色能源。
產業優勢加速氫能產業布局
烏海位于內蒙古西部黃河沿岸,煤炭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具備扎實的煤焦化工和氯堿化工基礎。其中,30多家氫相關企業生產了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具有發展氫能產業的原料優勢。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步伐的加快,烏海正在發揮自身優勢,布局氫能生產、儲運和應用,培育壯大氫能產業。
在烏海市海勃灣區的一個公交車站,50輛嶄新的公交車整齊地停在公交車站。車身上的“氫燃料電池巴士”字樣格外醒目。不遠處是一個外形與集裝箱相似的容器,該設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斑@是一個移動式加氫站,為氫燃料公交車供氫,車輛加氫可以在站內完成,供氫方便、充足。”采購方負責人張世卜表示,這些氫燃料公交車配備了由燃料電池發動機、鈦酸鋰電池系統和8個瓶組組成的儲氫系統,一次加氫最大行駛里程400公里。目前處于試運營階段,未來將繼續引進50輛。
目前,烏海已有兩座加氫站投入運營,為氫燃料公交車等氫能源消費終端提供保障。海南區只有一個加氫站可以達到每天1噸的加氫能力,而且這些氫氣也是來自烏海當地一家能源公司。
“作為氫能供應商,在滿足當地氫氣需求的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拓展沿海地區市場?!睘鹾;び邢薰靖笨偨浝硗跫t飛表示,公司正計劃投資建設“5萬噸氫能生產項目”, 為航空航天、醫療等行業供應氫氣。
烏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鄭勝利表示,從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迅速,產業鏈初具規模。氫能產業集群涵蓋氫能裝備制造、儲運、應用等領域。“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工業城市,烏海目前正加大在產業布局、加氫站建設、財政補貼、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開發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鄭勝利說道。
受益于產業結構優勢,烏海市現有規模以上煤焦企業12家,焦爐煤氣產量44億立方米,副產氫氣產量24億立方米。除了豐富的氫資源外,工業副產氫成本從每公斤13元到15元,也讓烏海在全國氫能市場上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烏海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多項規劃措施的相繼出臺,進一步完善了烏海市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
除了氫能產業鏈上中游的制造和儲存,烏海正在積極推動氫能裝備制造等下游產業落地。
作為一家新建企業,在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廠區,工人們正在廠內鋪設線路、安裝設備,是一片施工熱情的景象。“該工廠建成投產后,將具備包括氫燃料公交車在內的年產2000輛氫燃料汽車的生產能力。”公司運營管理部副部長陳皓年表示,氫燃料汽車的線下使用將有效利用當地的氫能源資源,完善和延伸烏海市氫能產業鏈。
烏海市氫燃料公交車的投產試運行只是烏海市氫能產業培育壯大的一個縮影,氫能在冶煉行業的應用也正在實施中,今年5月初,一條投資10.9億元的氫基冶煉還原高純生鐵生產線在海伯灣工業園區試運行,成功生產出高純鑄鐵生鐵,有效擴大烏海氫能的應用場景。
烏海圍繞產業優勢,持續推進氫能上游產業鏈發展,加快氫能中下游產業鏈的拓展。以煤化工、氯堿化工氫能供應一體化為重點,氫凈化技術和裝備制造發展顯著提升,氫能儲運和燃料電池研發企業的引進,延伸了產業鏈。而加氫站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得到完善,為培育氫能應用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烏海氫能產業示范區正在逐步形成,未來將有力推動西部地區氫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轉型成為經濟發展主題
烏海市成立于1976年,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個直轄市,是黃河流域一個年輕的資源型城市。從最初的煤炭開采和銷售,到后來的煤化工發展,再到目前氫能的綠色轉型,烏海“青年”所經歷的三大發展轉型,體現了我國能源產業和資源型城市的綠色轉型。
近年來,內蒙古出臺了多項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合作項目(第一批)中,氫能產業項目5個,總投資近65億元。在此過程中,烏海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抓住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揮氫資源優勢,拓展氫能產業經濟鏈條,推動城市綠色轉型,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典范。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烏海一直在思考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我們牢牢把握‘雙碳’背景下加快發展新能源的原則要求,現正圍繞這兩個方向大力推進相關工作?!笔形瘯浱埔惚硎?,烏海一方面要發揮好傳統產業優勢;另一方面,通過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實現產業升級,發揮副產氫優勢,推動氫能發展,帶動產業綠色轉型。
烏?;ぷ鳛楸就林匾幕どa企業,在布局傳統化工生產的同時,開始融入氫能產業鏈,開展制氫及氫能相關技術研究?!肮九c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液氫生產技術研究,去年5月成功生產液氫,生產規模為600公斤/日?!蓖跫t飛說,這是我國第一條民用液氫生產線,母公司鴻達興業集團還與烏海市政府簽署了氫能合作協議,通過政府與政府的結合,加快氫能技術的研發。
鄭勝利表示,烏海市出臺了多項配套措施,大力發展液氫生產、氫能電池、引進氫能客車等整車制造產業等項目,標志著氫能產業鏈不斷完善,有利于氫能產業的發展,訂單布局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袄米陨斫範t煤氣制氫資源優勢,烏海正積極與相關科研機構和氫能源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吸引液氫等專項示范項目入駐,推動氫能源行業技術示范穩步推進”鄭勝利說道。
目前,在初步計劃投資50輛氫燃料公交車和10輛通勤公交車滿足城市交通和工業園區的通勤需求的基礎上,烏海還計劃投資10輛以氫能源為燃料的環衛工程車和20輛郵政車、物流車、出租車50輛,以鼓勵氫燃料汽車在交通行業運營,同時開展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改善空氣質量。
整合風能、光伏資源生產氫能,是烏海綠色轉型的又一體現。“烏海及周邊地區風能、光伏資源豐富,我們始終堅持全產業鏈布局,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儲氫一體化。我們將不再從事簡單的發電和銷售?!碧埔阏f道。要嚴格控制火電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尤其要利用好難以吸收的“棄風棄光”,為產業鏈提供穩定可持續的“綠色氫”?!霸谕苿訛鹾.a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可以探索發展具有烏海特色的‘空中風電、中光伏電、地葡萄’互補的立體氫能供應體系?!?/span>
“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減少空氣污染等領域,氫能產業的帶動效應在烏海逐漸顯現。”鄭勝利說道。未來,烏海將著力發展氫能全產業鏈,加快以氫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消費,擴大氫能覆蓋面,打造氫能產業核心區可以發揮示范效應,更好地構建氫能產業結構,助力烏海產業發展和能源結構轉型升級。
用政策“組合拳”破解氫能產業發展難關
在能源結構優化和能源消費雙重控制的背景下,氫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現階段仍存在應用場景窄、關鍵設備零部件依賴進口等發展短板。為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烏海市綜合協調產業優勢和政策支持,以政策“組合拳”應對潛在阻力點。
記者了解到,為有效吸納制氫能力,烏海正在加快擴大氫能消費市場。王紅飛介紹,目前烏?;ぶ荒苁占糠止I廢氣生產氫能,廢氣中的大量氫氣在化工生產中耗散,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針對發展困難,烏海市有關部門對大型乘用車和礦用車的數量和能耗進行了排查,出臺了專項財政補貼制度,挖掘氫能消費潛力?!盀鹾C禾抠Y源豐富,全市有煤礦重卡近7萬輛,未來這些車輛將升級為氫燃料電池重卡,烏海的氫能應用空間將大大拓展。”鄭勝利說道。
記者了解到,氫燃料汽車雖然具有排放清潔、續航時間長的特點,但數百萬元的價格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普及,高昂的建設成本使得氫的儲存和加注成為可能,相關配套設施尚處于起步階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氫能產業應用場景的拓展。
對此,陳皓年介紹,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汽車公司將進駐烏海,將有效發揮產能示范效應,提升當地氫能消費終端規模化制造水平?!俺似髽I的積極參與,烏海市政府還采取措施,建設氫能產業園,提高氫能產業鏈的規模效率,降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成本和使用門檻?!编崉倮硎荆乱徊綖鹾⒁虢鹑诜?、市場租賃等模式,推動氫能源汽車更新換代,使氫能源消費市場實現規模效益。
目前,氫能儲運過程中的技術薄弱環節是制約氫能產業發展的“攔路虎”,以加氫站設備為例,雖然相關設備的大部分零件已經國產,但使用的是加氫槍,代表的部分關鍵零部件仍需從國外進口。為此,烏海市重點抓好氫能關鍵技術研發,強化產業扶持政策,鼓勵企業更多參與技術研發。
“我們將以產業發展難點為抓手,整合當前市場、政策、技術,形成多部門、多領域的合力,用‘組合箱’推動烏海氫能發展能源行業?!编崉倮硎?,烏海市正在不斷優化配套產業設施和配套措施,鼓勵氫能源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引進優秀人才,協調科研機構和企業發揮優勢,產生協同效應,更好地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支持和培育氫能生產、儲運和應用環節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提升氫能產業整體競爭力。
依托“組合拳”,烏海市充分發揮黃河流域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東西連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和阿拉善盟,貫穿寧夏回族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和銀川市。通過能源優勢,拓展氫能裝備制造、氫燃料汽車等產業鏈下游,實現烏海及周邊地區氫能產業鏈的聚集和延伸,協調烏海及周邊地區氫能產業發展西部地區。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