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消息,根據德勤的最新研究,到2050年,全球氫能市場的規模可能增加一倍多,達到每年1.4萬億美元。
《綠氫:走向凈零排放的能源之路》報告預測,綠色氫能將占氫能市場的85%,在鐵、鋼和其他行業的清潔氫需求將超過250 MtH2eq,占總需求的42%。隨著氣候變化成為全球性的迫切問題,清潔氫的需求將“可能在全球范圍內飆升”。
到2050年,當國際氫能市場達到成熟時,主要地區之間的全球貿易可以每年創造超過280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其中北非(每年1100億美元)、北美(630億美元)、澳大利亞(390億美元)和中東(200億美元)是最大的市場之一。
為了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清潔氫市場的產能可以在2030年增長到170 MtH2eq,在2050年增長到600 MtH2eq。
但這一切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德勤估計,在累計方面,到2050年全球氫能供應鏈將需要9.4萬億美元的總體投資,其中3.1萬億美元將用于發展中國家——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在25年的時間里,這相當于去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投資的23倍。
交通部門的完全脫碳可能需要到2050年使用215 MtH2eq的清潔氫,占清潔氫總需求的36%,而氫能也可以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用于儲能和靈活性服務,到2050年需要另外125 MtH2eq(約占總需求的五分之一)。
在清潔、尤其是綠氫在成本方面趕上之前,可能需要政府支持,利用規模經濟和收緊二氧化碳定價。
“對于氨、氣態氫、甲醇和SAF來說,平衡點可以分別在2030年、2035年、2045年和2050年達到。”報告指出,“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綠氫可以自立門戶。”
藍氫可以幫助在早期階段建立需求,促進那些可以利用天然氣儲備的地區(如中東、北非、北美和澳大利亞)的氫經濟的出現。
報告補充道,到2040年,藍氫的產量將達到近125 MtH2eq(占供應量的30%),之后藍氫將逐漸被更具競爭力的綠氫和對未減排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環境限制所擠出。德勤的展望表明,在凈零排放的環境下,電氣化迅速取代天然氣消費,混合使用的作用有限。
預計到2050年,太陽能板和陸上風力發電機的安裝成本分別下降45%和18%,而電解槽(尤其是堿性和質子交換膜(PEM)技術)的成本在同一時期下降三分之二,使綠氫的生產成為2040年最具成本競爭力的技術之一。到2050年,智利的電平化生產成本可能降至每公斤氫1美元以下,在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墨西哥、中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可能降至每公斤氫1.1美元以下。
報告警告說,在一些國家的生產規模擴大方面,對新能源資產安裝的許可程序可能成為“一個主要的瓶頸”,而土地可用性要求可能是日本、韓國和歐洲部分地區等人口密集國家大規模部署綠氫的障礙。
對于中等距離,最多3000公里,壓縮和管道運輸是與卡車、鐵路或船只相比具有競爭力的選擇。報告指出,在短期內,氫能可以與現有管道網絡中的天然氣混合使用,并有共同消費的機會。
對于長距離或跨境管道項目可能不可行的情況,氫能在運輸前應轉化為另一種載體。
“轉化為氨,其專用運輸基礎設施已經存在,或者將其嵌入液態有機氫載體中(取決于成功的研發開發)是一些領先的選擇,但甲醇和金屬氫化物也可能是有前途的潛在載體。”報告指出。
LOHC運輸傾向于中等資本密集型,但需要大量的運營成本,因為能源消耗會影響其競爭力,并且這項技術“仍處于實驗階段,尚未用于大規模部署”。
清潔氫能的采用可以在最終需求方面實現關鍵的二氧化碳減排,在2050年之前通過對當前和開發新用途的脫碳累計減少高達85 GtCO2eq的溫室氣體排放。
然而,全球宣布的清潔氫項目到2030年只能提供44 MtH2eq的集體生產能力,僅占需求情景的四分之一。
“針對清潔氫能的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可能對幫助確保早期項目(如試點和系列首發)能夠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參與市場并觸發規模經濟至關重要。”報告指出。
實現碳中和不僅需要脫碳當前的氫供應,而且需要將其擴大六倍以上,以幫助覆蓋能源轉型所必需的新用途。
PS:報告可添加微信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