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稱:到2030年,煉油廠將使用600萬噸低排放氫氣
作者:官方
來源:互聯網
所屬欄目:智庫
發布時間:2023-05-04 10:37
[ 導讀 ]氫啟未來網消息,根據一份新的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預計到2030年,約有600萬噸低排放的電解氫將用于煉油廠。
氫啟未來網消息,根據一份新的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預計到2030年,約有600萬噸低排放的電解氫將用于煉油廠。
大約65%將在煉油廠自己現場生產,其余的將從外部供應商購買。報告指出,這總共需要約60GW的電解槽容量和約280TWh的低排放電力。
成本將略高于800億美元,其中包括電解槽的資本支出和現場生產氫氣的可再生產能(35%),以及運營成本和從第三方供應商購買低排放電解氫氣(65%)。
報告指出:“這項投資通過降低與氫需求來源相關的其他項目的成本和風險,產生了其他協同效益。”
實現擴大規模需要制定政策來創造一個運作良好的市場,這可以通過基于生產的經濟激勵來實現,也可以利用與排放強度有關的管制限制。還需要強有力的衡量和報告框架,允許的時間表“大大縮短”。
到2030年,通過使用低排放的電解氫來減少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將根據化石燃料的相對價格和可再生電力的成本有很大的差異。
在進口天然氣價格相對較高、可再生電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包括印度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成本最低。在這些地區,這將使每桶石油的提煉成本增加約0.2美元/桶。
在中國,較低的電解槽安裝成本將與煤制氫的成本差距縮小到每公斤0.2美元。中國和印度代表著5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減排潛力。在歐洲和北美,避免二氧化碳的成本不太有利,但仍然會使煉油成本增加2美元/桶。
可添加微信獲取報告原文件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為“氫啟未來網:xxx(署名)”,除與氫啟未來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者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違者必究。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
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詳情請點擊下方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