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錫蘭能源公司的一份報告發現,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氫基燃料可能是東南亞發電廠實現季節平衡的關鍵,因為該地區正在努力實現凈零排放。
《重新思考東南亞的能源》報告中提出了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三種電力系統模型,為未來清潔電力系統提供了路線圖,以幫助該地區各國找到實現凈零的最佳路徑。
通過建模,瓦錫蘭發現到2050年,該地區的最佳能源組合中仍可能使用少量化石燃料,但這表明,隨著綠氫的普及,可以將其用作替代品。
此外,報告建議,通過電解生產綠氫,各國可以作為關鍵的平衡解決方案,確保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較低的時期,電力供應始終與需求相匹配。
特別是對印度尼西亞而言,瓦錫蘭預測,該國的排放量將在2030-2035年達到峰值,方法是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儲存、平衡氫氣發電廠以及碳捕獲和儲存(CCS)。
印尼重點建模強調綠氫是該國實現凈零的“最后一塊拼圖”。強調:“利用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產生的過剩電力來生產氫基可持續燃料。該模型預測,一定比例的氫基燃料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并且適用于協助電力部門的脫碳后期(從2045年起)。”
該報告的結論是,在該地區實現凈零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商業上都是可行的,但強調指出,“需要深入多年、以數據為導向的規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新的和復雜的機會,從加速可再生能源增長到氫氣,并防止對新化石燃料基本負載資產的投資。至關重要的是,目前所需的技術已經具備,該途徑在技術和商業上都是可行的。”
瓦錫蘭能源公司中東亞洲副總裁弗雷德里克·卡龍在評論該報告時說,“可持續燃料將在東南亞能源轉型的最后階段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各國能夠克服實現凈零功率系統的最后障礙。蓬勃發展的可持續燃料行業可以在從能源到交通等多個行業的脫碳方面發揮變革作用。這對東南亞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現在需要采取行動,擴大可再生能源的規模,確保為未來的成功做好準備。”
報告PDF可添加微信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