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獲悉,近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在其官網發布關于印發《惠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關于氫能方面提到(PDF原文件可在智庫列表頁中進行下載,或者關注氫啟未來網公眾號私聊獲取):
結合城市建設和油氣電管網發展,因地制宜布局建設城市加油站、充電基礎設施、液化石油氣配送15站、油氣氫電綜合加能站,引導傳統化石能源與新能源融合互補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構建以清潔能源為特色的生產端、消費端綜合應用場景,打造集能源生產、科研、裝備制造、利用等為一體的、負荷相互調節的能源全產業鏈,激發能源產業發展新動力、提升產業集聚區清潔能源供應規模,統籌推進核電、風電、光伏、水電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推動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儲能等新興能源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潮汐能和實施波浪能示范工程,勘察我市海域可燃冰資源情況,持續優化能源結構,為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注入新活力、釋放綠色低碳資源價值、增創生態發展新優勢。
全力推進核電項目建設。統籌推動核電項目及能源科技島發展,探索發展高溫氣冷堆、快堆、模塊化小型堆、海上浮動堆等先進堆型示范工程,鼓勵開展核電供熱、制冷、制氫等綜合利用示范。
打造氫能制儲運產業集聚區。促進傳統的能源、重工業、化工企業布局高附加值綠色環保的氫能產業,以氫能產業為新動能轉型方向之一,結合天然氣摻氫、氫冶金和氫化工,打造貫穿氫能產業鏈的生態體系,探索合理的氫能商業化路徑,推動建立氫能制儲運產業集聚區。
——構建多元化氫能供應體系。依托石化園區產業集聚優勢,推進工業副產制氫、核電制氫與氫能利用一體化。鼓勵有條件的光伏發電、風電等項目按照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建設制氫設備,擴大氫能利用規模。支持海上風電柔直送出與制氫綜合開發示范工程。
——推動氫能儲運示范應用。引導各方主體全面參與,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探索氫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如客車、物流車、工程車、專用車、重型卡車)和氫能儲能的示范應用。支持開展30兆帕及以上高壓氣態氫、液氫和管道輸氫等氫能儲運技術示范,實現特殊場合高安全、高效、高密度固態存儲和運輸。謀劃建設加氫站,探索建立加氫站現場制氫、儲氫、加注一體化應用模式。
清潔能源重點建設工程:推進工業副產制氫、核電制氫與氫能利用一體化,探索氫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和氫能儲能的示范應用,謀劃建設加氫站,推動建立氫能制儲運產業集聚區。
大力推進能源科技島建設。以白沙湖、太平嶺兩個片區為發展支點,依托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LNG接收站和核電等項目,圍繞能源創新、裝備制造和新興能源科技發展,建立能源企業孵化器,引入國內知名能源研究機構及具備能源高端資源的“五大”“四小”等能源企業,力爭在惠州設立集工程設計、研發試驗、評估測試為一體的綜合性能源研究中心,規劃發展核電裝備和核電下游產業,引進光伏面板、風電風機、氫能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設備制造項目;探索推動海水淡化及電解水制氫、氫能利用產業發展;爭取發展LNG-天然氣制氫-冷能捕集CO2-CO2利用產業鏈及冷能利用產業,切實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能源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建設內容:布局建設惠東離子產業園;發展能源裝備制造業,圍繞電力消納布局高科技、高載耗、高產出產業鏈,積極發展電解制氫、核電小型堆、海水淡化等具有潛力的新興能源科技。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研發。加快零碳電力技術創新,著力研究電力系統適應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關鍵運行控制技術,促進各領域終端能源消費低碳化、零碳化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推動電能替代、氫能替代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推動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惠設立分支機構,開展先進核能和各類能源儲存、轉換、配置能源創新項目研究。
建設綠色低碳交通系統。加快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統籌建設“暢行、便民、經濟”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謀劃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合理規劃充電樁、加氫站,建設智能交通燈、潮汐車道、停車引導等智慧交通應用系統,穩步推動新能源車輛對燃油貨運車輛替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