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馬拉雅山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脈,是水電開發的巨大機遇。在尼泊爾尤其如此,該國正在開發的水電項目超過2萬兆瓦。但預計今年的需求將遠遠低于產量。
如果現在不實施適當的能源管理和政策,到2028年底,尼泊爾可能會浪費超過3500兆瓦的電力。尼泊爾正在討論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南亞國家如何通過邊境電網輸出過剩的水電。然而,地緣政治問題和尼泊爾高昂的能源價格可能會限制這種可能性。
加德滿都大學一直在尼泊爾開展關于技術轉讓和綠色氫技術在當地應用的研究。尼泊爾已經建立了一個綠色氫實驗室(GHLab),其愿景是“使尼泊爾能夠在商業水平上生產、存儲、運輸和使用綠色氫能源”。
尼泊爾政府、尼泊爾石油公司、替代能源促進中心、挪威政府的水力發電公司和NORHED II支持了這項研究。GHLab對尼泊爾過剩水電的綠色氫潛力的研究表明,這些氫的生產成本為每公斤1.17美元,而世界其他地方已經能夠將成本降低到每公斤3美元。
尼泊爾政府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在其第二個國家自主貢獻2020計劃中提出,設想該國計劃通過低碳排放促進經濟發展,特別關注能源、工業、廢物、林業、農業、旅游和城市居民區。在此背景下,來自可再生能源的低碳電力必須成為首選的能源載體。
加德滿都大學提出了國家氫計劃的概念,以探索利用該國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潛力生產氫的可能性。
“政府有必要發起并擁有一個統一的項目,為尼泊爾建立和孵化綠色氫經濟,并為商業化做好準備,以在當地、區域和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方式實現商業應用。”該大學副校長兼實驗室顧問Bhola Thapa教授說。
該實驗室的助理教授和團隊負責人Biraj Singh Thapa說:“國家氫項目是加德滿都大學新領導下的一項活動,‘大學在國家轉型中的作用’。學術活動的目的是開放知識,所以我們邀請所有利益相關者貢獻,并拿走一切可能的東西。
尼泊爾正處于能源過剩的過渡期。為了使能源朝著綠色氫的方向發展,學術界、政府和工業界必須共同努力,培育綠色氫驅動的業務發展價值鏈,以應對環境、燃料、能源、經濟和工業發展方面現有的和即將到來的挑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