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碳路中國氫進萬家氫能世界綠色未來”為主題的2022山東氫博會系列活動:第二屆中日韓氫能產業高峰論壇,第二屆世界綠氫產業發展大會,首屆中國(山東)氫產業大會成功舉辦。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孫奎崧分享了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的發展歷程與使命。
孫奎崧介紹,國創中心正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部“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重大專項,統籌國內外資源,以濰柴為主體,布局打造立足山東、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并從六個方面介紹了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取得的最新成就。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是我國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從國際看,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氫能已成為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從國內看,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全球第一,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國內氫能產業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全球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趨于成熟,以燃料電池為代表的氫能開發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實現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決方案。
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于2021年3月正式獲得國家科技部批復,是中國燃料電池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布局建設國創中心,對于加快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國創中心聚焦創新鏈,從科學到技術轉化的關鍵環節,堅持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為核心使命,圍繞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需求,強化燃料電池行業發展戰略研究,推動燃料電池共性關鍵技術突破,搭建行業創新服務平臺,推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燃料電池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供給能力,加快打造全球領先的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基地,高端人才培養基地,科研創新實驗基地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基地。
國創中心將統籌國內外資源,以濰柴為主體,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國重汽、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山東東岳、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有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骨干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建設,布局打造立足山東、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
在此,我們誠摯邀請國內外同仁加入國創中心共建行業,共同聚焦和聯合攻克燃料電池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和行業共性難題,同心聚力,共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創中心正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部“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重大專項,項目實施一年來,在15家項目參與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總體進展順利,在以下六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氫能動力系統開發方面。完成了4款35兆帕車載氫系統和一款75兆帕車載氫系統的設計開發,并取得第三方檢驗報告,完成了110千瓦級和200千瓦級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樣機開發,實現了50千瓦級和80千瓦級燃料電池發動機,在物流車、公交、中巴和環衛車的應用配套。
二、氫能高速應用示范方面。在濟青高速淄博服務區建成全國首座高速加氫站并通過驗收。濟南等服務區內的加氫站建設已經完成,正在辦理驗收手續。高密服務區完成一期光伏系統設計方案和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招標工作,開通了從濟南泰鋼集團到青島董家港港區氫能重卡專線,探索積累燃料電池重卡300公里點對點運營示范經驗。
三、氫能港口應用示范方面。在青島港建成全國首座港口加氫站,并實現全資質全牌照運營。聯合中國重汽、一汽解放、上汽紅巖等知名企業,在港口場景開展氫能重卡應用示范。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座加氫站建設已完成土地審批和土地招牌,啟動了10臺氫能軌道吊的鋼結構制造工作,其輸氫管道和氫能動力系統基礎同步開始施工建設。
四、氫能園區應用示范方面,已在東岳集團完成氫能園區示范中心光伏的安裝,并成功通過驗收,AEM電解水制氫順利完成中試設備首次生產運行,2.5兆瓦屋頂光伏項目開始施工,同時開展PEM電解水制氫系統方案設計,已在濰柴燃料電池產業園實現50千瓦級熱電聯供系統在工業園區的示范應用。
五、氫能車輛推廣方面。今年以來,共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40臺,其中濟南市54臺,濰坊市106臺,淄博市150臺,青島市30臺,完成了濟南章丘39站油氫合建站和聊城19站油氫合建站的建設。
六、氫源本地化保障方面。空氣化工、山東海化新建燃料電池用氫氣項目已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將于近期投入使用。華電濰坊已開展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設備招投標,也將于近期開工建設。
展望未來,國創中心有信心有決心克服諸多挑戰,在科技部和山東省政府的支持下,與項目各參與單位共同努力,把“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項目完成好,真正達到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為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