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氫能產業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迎接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的分壇,本次論壇基于氫能汽車領域,深入探討了實施能源改革的必要性和行業的優秀經驗,并對下一階段氫能產業如何發展提出了指導性建議。來自交通、能源、汽車、電力、金融等行業和企業的300多名嘉賓出席了論壇。億華通常務副總于民應邀出席活動,并以“良好的產業基礎支撐氫能與燃料電池穩健發展”為主題發表演講。
他指出:目前,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已進入大規模示范的新階段,未來車用市場仍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預計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將擴展至路線固定、便于進行加氫站建設的中重型卡車和長途旅游客車領域,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10萬輛,車用氫氣需求將超過20萬噸每年;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領域逐步擴展到汽車應用市場,車輛規模超過100萬輛,車用氫氣需求將達到400萬噸每年。
如何支撐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建議行業充分利用本輪規模化示范機遇,從以下幾點攻關:
持續的技術創新是保持產業競爭力和促進產業進步的關鍵。為了滿足不同階段市場拓展的需求,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需要繼續向輕量化、高集成、長壽命、強環境適應性發展。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系統設計、電堆設計和膜電極材料將得到全面升級。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耐久性,高儲氫密度車載氫系統的開發也尤為重要。預計2025年前后70mpa高壓Ⅳ型儲氫瓶技術將在我國得到應用,同時液氫應用也將初具規模。
除了技術創新,快速降低成本也是保證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以降低燃料電池成本為例。一方面可以從消除冗余、整合、變更材料等維度出發,在不斷提高性能的同時,促進技術成本的降低。比如億華通在新一代產品中采用脈沖引射方案,取代傳統循環泵,不僅降低了系統重量,也使單臺成本降低2萬多元;另一方面,加快規模化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根據美國能源部對燃料電池系統成本與產量關系的計算,當制造商燃料電池發動機年產量達到50萬套時,燃料電池發動機成本可降至45美元/千瓦,與傳統內燃機相當。
為了為后續更大規模的應用做好準備,建議建立可復制的綠色產業生態。以張家口為例,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政產學研用等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建立了集制氫、加氫、氫能裝備制造、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于一體的完整氫能產業生態鏈。
支持產業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氫源端和政策端的支持。首先,氫能供應保障體系需要跟上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步伐。建議建立涵蓋制儲運加全鏈條的經濟清潔氫能保障體系,引導綠氫制備、提高氫氣儲運能力、適當超前布局加氫站。
在政策方面,除進一步補充示范政策實施細則,完善標準規范外,建議擴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范圍,將產業基礎好且地方發展積極性強烈的成都、重慶等地納入示范城市群,擴大示范規模,另外建議研究氫燃料電池應用碳足跡跟蹤評價標準,賦予氫燃料電池項目金融屬性,刺激社會主動應用示范。
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即將到來。今后,我們將抓住這一重大發展機遇,以優質自主燃料電池系統為基礎,以產業報國、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己任,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健康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為實現綠水青山美麗中國貢獻力量,希望產業上下游和社會各界攜手共進,共同走向未來。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