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5月,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低迷。但業內人士認為,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趨勢良好,投融資熱度不減,近期簽署的氫動力汽車訂單也在增加。一方面,業界開始思考如何將優惠政策與實際相結合,推動示范項目和應用場景落地建設。另一方面,政府正在考慮如何通過示范城市群的建設,探索適合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成功模式和經驗。
近日,日本著名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宣布,從2021年8月起停止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Clarity Fuel Cell,這是本田2016年推出的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由于燃料電池銷售緩慢,本田自上市以來僅售出1900輛;另一方面,本田高管對媒體表示,他們計劃到2040年銷售100%純電動汽車或燃料電池汽車,并將繼續研發氫燃料技術。
現階段,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面臨著與本田相同的產銷問題。前5個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為188輛和270輛,同比分別下降47.3%和44.1%。但相關產業布局和資金投入持續增長。去年1月至10月,國內氫能產業投資約1400億元,僅今年上半年,我國氫燃料電池項目總投資已超過1700億元。為什么市場“冷”了,資本還熱?
產銷下降只是暫時的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銷1527輛,2019年燃料電池汽車將迎來大發展,產銷分別為2833輛和2737輛,同比增長85.5%和79.2%。但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大幅下滑,僅完成1199輛和1177輛,同比分別下降57.5%和56.8%。直到今年前5個月,其產銷仍未停止下滑,分別完成188輛和270輛,同比下降47.3%和44.1%。其中,5月份產銷甚至降到個位數。
國富氫能研發與戰略總監魏蔚表示:“事實上,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來說,一、二季度訂單少是正常的,而三、四季度是旺季。通常情況下,下半年的產能會比上半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原因是各地的政策逐年變化。所有的電堆企業、購車者和裝車廠商都在等待政策的調整和變化,訂單往往積壓。隨著政策的明確,年底前訂單將得到充分刺激。”
盡管今年1月至5月產銷均無突破,但近期市場上已有氫燃料電池訂單的消息。7月2日,吉利汽車與燃料電池公司上海輕程簽訂了1200輛氫燃料電池輕型卡車的訂單。6月27日,陜西省神木市與德清動力簽署氫能生態鏈合作協議,計劃到2030年更新神木市2萬輛燃料車。
此外,氫能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為氫燃料電池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建加氫站20座。目前,我國已建成加氫站146座,其中投產136座,占93%以上。
“加氫站的基礎設施將影響車輛的布局強度和速度,因此先建站后配車更為實際。目前,加氫站在審批過程中,營業執照、充裝證的發放手續多、時間長,導致站場建設周期長,但車輛調配周期短,難度不大。” 魏蔚認為,從目前建站的情況看,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企業爭搶最后一輪入場券
同濟大學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余卓平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在占全球GDP約52%的27個國家中,有16個國家制定了國家氫能綜合戰略,11個國家正在制定國家氫能戰略。”。
早期進入一個新的有潛力的行業,回報率會更高。因此,燃料電池行業的企業數量正在飆升。目前,我國有燃料電池相關企業4900多家,其中今年一季度新注冊的企業235家,同比增長86.5%。
“投資是著眼未來的,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行業反映出資本市場對燃料電池行業非常樂觀。去年9月,五部委明確示范城市群發展路徑后,我們看到了氫燃料電池快速增長的空間。”據浙江鋒源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峰介紹,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抓住新興產業的機遇拿到最后一輪罰單,“現有的燃料電池企業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成長,將具備一定的規模。那時新公司可能無法與他們競爭。這一階段可能是進入氫燃料電池產業的最后階段。”
“此前,資本對氫燃料電池的投資可能只看好這一技術或這一單一市場,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氫能產業提供了更多的想象,而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更加明朗,“魏蔚說,現階段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有三個瓶頸需要解決:一是電堆的成本,二是電堆的性能和壽命,三是車載儲氫和供氫。目前,行業內不斷涌入的企業都致力于降低成本、改進技術,為氫燃料電池產業的良性循環做準備。
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需要加強
王海峰說:“實際上,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來說,除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外,更應該考慮政府主導的氫燃料電池市場如何更快落地,如何更清晰地界定整個產業鏈中應用環節的業務場景。”
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幾年,氫燃料電池產業將由政府主導或推動。在這種模式下,最重要的是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企業要明確示范項目的應用場景、產品數量和規模。同時,還要明確車輛、補貼、質保、監控管理等相關責任主體,確保產業產銷路徑清晰規范,為政府扶持產業提供信心。
在政策方面,王海峰認為,目前很多省市都出臺了氫能產業相關政策,應該進一步落實政策細則,比如如何申報補貼,領取補貼的程序和前提條件是什么,并由哪個部門負責發放補貼,為補貼發放、土地審批、加氫站和混合站建設等環節提供明確的指導實踐路徑和流程指導。
“對于氫產業而言,區域主導企業將根據區域發展而出現,因此政府必須考慮什么樣的模式來關注和什么樣的經驗來推動。不分青紅皂白的復制將導致產業發展的失敗,這對企業與政府的協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海峰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