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丁光宏:加強以氫能為載體的低碳綠色可再生能源體系建設
作者:官方
來源:新華財經
所屬欄目:專家觀點
發布時間:2021-03-11 09:41
[ 導讀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說,我國要穩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加強對以氫能為載體的低碳綠色可再生能源體系...
“利用太陽能光伏電池產生的電力進行電解水,在制造氫氣的同時,不會產生任何二氧化碳排放。通過燃料電池又可以把氫能直接轉化為電能而僅排出水,這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說,我國要穩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加強對以氫能為載體的低碳綠色可再生能源體系建設。
丁光宏認為,當前,我國綠色能源開發已經步入市場化階段。“一度網電價格在0.6元左右,水電和光伏電為每度0.3元,經補貼的風電在0.4元至0.6元。”丁光宏說,光伏電商業模式已被市場接受,且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光伏發電的成本將依據摩爾定律不斷下降。
光伏和風力發電的最大問題是電輸出的不穩定,終極解決方案是用氫能作為電的能源儲存和移動載體。丁光宏認為,綠色能源開發和轉型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氫能技術能否突破。"我國開發氫能存在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制約大規模氫能應用的技術瓶頸沒有解決,比如制氫方式、應用場景、運輸距離和儲運方式等。二是全國不同程度存在棄風、棄光、棄水現象,造成能源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增加了新能源發電的成本。"
對于氫能發展面臨的問題,丁光宏建議,以國家為主導,加強氫能基礎研究的布局,在制氫、儲氫和燃料電池等各個環節及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啟動多學科協同攻關,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盡快縮小與日本、歐美的差距,并力爭在一些關鍵領域實現超越。
此外還應大力拓展氫能應用場景,建立市場化的氫能應用場景,以鋼鐵、化工和交通等大工業為主,盡快確立其碳達峰、碳中和的方法論和具體實施路徑。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為“氫啟未來網:xxx(署名)”,除與氫啟未來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者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違者必究。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
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詳情請點擊下方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