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11日,由氫啟未來網、1.008氫經濟研究院聯合北京市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環宇京輝京城氣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氫能城市建設研討會(加氫站篇)加氫站開發建設與安全運營管理高級研修班”第Ⅰ期如期開班。
加氫站作為氫能行業發展的核心環節,是產業鏈一致關心的重點。但是,加氫站的建站成本居高不下,影響行業規模發展。怎樣才能降低建站成本?在加氫站研修班第一天的課堂交流環節,課代表葛頌——來自空氣化工產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氫能加氫站產品經理就“加氫站的建設成本和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這個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空氣化工產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美國氣體公司在中國成立的一家合資企業。其母公司美國空氣化工產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氣體與精細化學品供應商之一,氣體生產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管理上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空氣產品公司氫能加氫站產品經理葛頌認為,外資公司一般對設備的要求各方面相對高一點,更多關注長期的運行投資,比如10年到15年,所以一般來說,加氫站設備的投資一般都要在1000萬以上,加上土建和施工成本五六百萬,那么他們公司做一個站大約要2000多萬元。這個價格有點高,從長期投資收益來計算,也不是特別理想,有一定的壓力。以他的經驗來看,氫氣最終的加注成本是60元每千克,幾年內大幅降低成本不太現實。這個總成本中,包含了制氫、儲氫、運氫的成本,三類成本占比各為三分之一。
對于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葛頌認為,一是能力配備。能力配備越大,它的經濟規模優勢越好。新能源汽車最終的應用場景應該是重載車輛、商用車輛等,而不是小轎車,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4噸或更大的。二是儲運技術。現在美國在研發IV型瓶,它的儲運能力至少要增加一倍。目前在國內運營的是I型瓶和II型瓶為主的輕型汽車。在國內推III型瓶的新型車輛,但是由于市場成本太高,還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歐洲已經在研發1.5噸的車輛,1.5噸的車一車貨能頂33輛到34輛車,運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這將極大影響加氫站的成本和利用率,包括它的儲氫壓力也會不一樣,我們現在國內用的大多數都是I型瓶,20MPa,未來III型瓶和IV型瓶還可以做得更大,可能做到40MPa到50MPa。所以技術的突破一定會帶來成本的極大降低。III型瓶主要需要碳纖維,我們國家的碳纖維現在產能不夠,還需要進口,做罐車大部分成本其實靠碳纖維,現在價格居高不下,所以這也限制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三是運輸距離。如果氫源與加氫站之間的運輸距離遠,運輸成本高,一定會把成本轉嫁到加氫站。四是加氫站的類型。小規模的氣氫站,有一定的優勢,它的投資和設備造價都較低一點,但是一旦到了更大規模的液氫站,它的優勢又會更加明顯。所以要降低加氫站的成本,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考慮。
如何平衡供應鏈式的投資和加氫站的儲罐投資?葛頌以自己多年的投資經驗認為,相比投更多的錢投在運輸上,投資在加氫站的地面儲物更具有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