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第十三屆佛山市農業良種良法展示推廣月活動在廣東省農科所佛山分院(市農科所)正式啟動,活動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1月3日。據悉,活動主展區總面積120畝,其中設置良種展示區60畝,展示推廣葉菜類、辣椒、茄子、瓜類、甘藍類、玉米等農業良種約700個;而在良法展示中,特別設置氫農業展示區,展示了市農科所在氫農業研究上取得的初步成果。
市農科所利用創意理念,把農業與科技、美學、文化結合起來,展示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等功能,設置了創意農業展示區10畝,分為“庭院農業”“一心為農”“命運共同體”等8大主題,此外,還設置桑基魚塘展示區30畝。
在這看似簡單的景觀中,藏著不少農業新技術。比如魚塘,是桑基和花基的結合體,其中,魚塘東邊是一欄水培蔬菜,采用水肥自動輸送的方式,種植出來的蔬菜更加整齊劃一。而北邊是一條生物凈化過濾的潛流濕地,以親水植物為表面綠化帶,以砂石土壤為填料,讓池塘養殖水體自然滲透過濾的人造景觀。
又如,在“和諧共生”主題展區中,在田塊中展示不同作物套種、間作對于防治作物病害的作用,科普一種新的田間操作方式——伴生;或是通過展示生物菌肥調理土壤對于防治土傳病害的作用,改變傳統的化學藥劑防治土傳病害的模式,提倡改治為養的防治理念。
而“和諧共生”主題展區還模擬了未來農業集約化生產的場景,展示現代植物工廠生產模式。在農業人口不斷減少,耕地面積越來緊張的背景下,植物工廠化將成為未來農業集約化發展的一個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該主題展區同時還展示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氫農業。展區內的小木屋將被打造成一個氫農業展示區,集中展示氫農業生產的蔬菜以及氫氣、氫水處理過的農產品。
此外,在推廣月期間市農科所還將集中示范水肥一體化精準滴灌技術、農作物物聯網應用技術、巖棉番茄種植技術、農作物測墑自動灌溉技術、水培蔬菜種植技術、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田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菜田面源污染綜合防控技術、農藥化肥雙減技術、氫水灌溉技術、地毯式覆蓋防蟲網使用技術等多項配套栽培技術。
采寫/攝影 南都記者楊韻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