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全國智能光伏制氫示范項目即將到來。
1月4日,國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支持智能光伏制氫等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加快制氫系統與光伏耦合技術研究。
光伏產業是基于半導體技術和新能源需求的朝陽產業,也是實現制造強國和能源革命的重要關鍵領域。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為光伏制氫提供了支持。
同時,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光伏制氫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河北等地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率先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化進程。相關數據顯示,上述六省市產業鏈相關企業占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51%。其中,上海和廣東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推出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氫能可廣泛應用于能源、交通運輸、工業、建筑等領域。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到2050年,氫能占中國能源體系的10%左右,氫氣需求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
氫氣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所謂灰氫,是指96%的氫來自化石燃料;藍氫是指化石燃料制成的氫,輔以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利用;綠氫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潔能源電解制成的氫。只有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綠氫取代現有的灰氫,才能真正達到碳減排的目的。
許多企業都在布局光伏制氫。例如,2021年,中石化與協鑫集團、天合光能、隆基集團、中環股份等4家新能源企業召開新能源產業發展視頻對話會。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在會上表示,中石化錨定建設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的目標,加快氫源由灰氫向藍氫和綠氫的轉變。
在內蒙古、山西、甘肅、吉林、河北、四川等地光伏制氫示范工程的主要建設地。
然而,光伏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制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業內普遍認為,只有隨著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大規模發展,氫成本才會相應降低。屆時,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使用將具有與化石燃料制氫相比的競爭力。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技術開發部經理何廣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制氫可以采取化石能源制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兩條技術路線相結合。”“首先,氫燃電池汽車產業通過化石能源制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后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慢慢實現過渡。”他認為,這是獲取氫氣和降低制氫成本的好方法。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