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西發改委正式發布了《山西省氫能產業鏈2025年行動方案》,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主要目標為不斷完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充分運用“鏈長制”工作機制,推動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展,不斷提升氫能產業技術創新水平,加強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有序開展氫能在交通、工業等領域示范應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方案》針對氫能全產業鏈提出11項年度重點任務。
為建立低成本、多元化氫能供應體系,《方案》提出,在太原、呂梁、長治、臨汾等工業園區(礦區)集聚區域,采用先進技術,實現高純度工業副產氫規模化生產,不斷降低氫氣成本,實現就近消納利用,在朔州、忻州、長治、運城等地開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
針對氫能示范應用,《方案》提到,在交通運輸領域,支持氫能相關企業在太原、呂梁、臨汾、長治等地率先開展燃料電池車輛示范應用,支持晉中、運城等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推廣使用燃料電池汽車,同時研究出臺氫能車輛全省高速通行費補貼政策。
在工業領域,鼓勵煉化行業加氫裂化、加氫精制,煤化工行業氣化等環節利用清潔低碳氫替代化石能源制氫。鼓勵鋼鐵企業充分利用焦爐煤氣、化工副產氫等氫源。推進高爐富氫冶煉,以氫氣替代焦炭、煤粉,開發爐內氫氣高效安全噴吹系統。推動“綠電”+“綠氫”產業鏈建設,優化提升電力調節能力。
近年來,山西省依托傳統能源轉型優勢,將氫能列為重點發展領域。2020年發布《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打造“中國氫谷”目標,明確以焦爐煤氣制氫為核心路徑,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2021年將氫能寫入“十四五”規劃,重點布局“一核三帶”氫能產業集聚區(大同、長治、晉中等地),并出臺加氫站建設補貼、氫能車輛運營獎勵等政策。2023年發布《山西省氫能產業鏈2023年行動方案》,強化綠氫制備、氫能交通等示范應用,計劃到2025年形成6萬噸/年綠氫產能,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政策體系逐步完善,但地方標準制定、跨區域協同機制仍需加強。
目前,山西省氫能產業化進程加速,已形成“制—儲—運—用”初步鏈條。依托焦化產業副產氫優勢,美錦能源、鵬飛集團等企業建成多個萬噸級制氫項目,2023年全省工業副產氫產能超20萬噸/年。應用端聚焦重卡領域,晉中、長治等地投運氫能重卡超500輛(2023年數據),建成加氫站20余座,打造“制氫—加氫—車輛運營”閉環場景。大同等地探索風光制氫一體化,推進中廣核、國電投等綠氫項目。但產業鏈仍面臨儲運成本高、終端應用場景有限、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等問題,需通過跨省合作與技術創新突破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