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18日,由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主辦,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內蒙古正和氫能研究院、氫燃料電池汽車網、氫能裝備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內蒙古)氫能產業大會暨氫能展覽會在內蒙古展覽館隆重開幕。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楊進,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工商聯主席安潤生致開幕詞,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會長丁文祥、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家國等專家做主旨報告,隆基氫能產業與市場拓展總監薛蔚茹受邀出席此次大會并分享“綠氫,助力內蒙化工深度脫碳”主題報告。
LONGi ALK Hi1系列產品閃耀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楊進,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工商聯主席安潤生,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會長丁文祥等一行領導蒞臨隆基氫能展位,產業與市場拓展總監薛蔚茹陪同并講解。領導指示,內蒙古要加快大型風光基地和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等場景項目建設,力爭并網裝機2500萬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場景應用規模1000萬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和呼包鄂裝備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內蒙古”,隆基要抓住機遇好好干。
LONGi ALK Hi1系列產品聯合Hi-MO 5組件產品詮釋“綠電+綠氫”解決方案。隆基持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把光伏“綠電”優勢向“綠氫”領域延伸,解決行業痛點,有效降低LCOH(單位制氫成本)。LONGi ALK Hi1系列產品是基于降低直流電耗打造的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也是隆基氫能面向全球不同應用場景最優LCOH的標桿產品。目前,LONGi ALK Hi1系列產品已達到制氫系統的一級能效,具備高效率、高收益的顯著優勢。從項目數據來看,ALK Hi1系列產品在直流電耗滿載狀況下可低至4.3kWh/Nm3;為適應更高利用小時制氫場景而推出的ALK Hi1 plus產品,直流電耗滿載狀況下可低至4.1kWh/Nm3;在2500A/m2電流密度下,更可低至4.0kWh/Nm3,而直流電耗每下降0.1kWh/Nm3則代表LCOH降低1.8-2.2%,相當于為客戶節省制氫設備初始投資的10-25%。
“綠電+綠氫”助力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薛蔚茹表示,綠氫和煤化工的耦合,實際是產業模式的創新和升級。要點就是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綠電來電解水生產綠色氫氣,然后將綠色氫氣作為化工的生產原料。將綠氫加入煤化工的生產過程中,可以降低煤的變換反應負荷,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其脫碳的本質是提高煤中碳元素的利用率,其思路是最大化發揮碳元素的原料屬性,將碳元素固定在化學品中。薛蔚茹在“氫能源”的不可能三角中經濟可行性的解讀后,對內蒙項目多但落地難問題,從行業的角度提出了五項政策建言。
第一,強化“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氫能標準化管理,加快完善氫能標準頂層設計。目前我國氫能相關國家標準非常明晰的只有四項,難以滿足產業發展要求。她建議重點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電氫耦合等開展標準編制,建立并健全制氫產業供應鏈韌性、制氫質量、檢測評價等基礎標準。特別是應針對非化工園區建設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要明確項目建設標準,包括安全距離、監控設施、應急處置系統等,嚴格把控行業準入。
第二,將氫能納入能源“管理”,實施綠氫“領跑者”計劃。她建議從三個角度來加強管理。首先是在具備可再生能源發電資源優勢并有消納需求的地區,集中規劃在非化工園區或獨立氫能產業園區,建立國家級綠氫“領跑者”示范基地,減少分散型項目建設運行風險的同時;鼓勵推廣先進產品技術,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其次是從氫能需求、新能源規劃配置、制氫方案等方面明確“風光大基地+綠氫”項目落地的“綠氫”占比的規定,發揮就近消納優勢,優化新能源出力曲線,進一步提升系統可靠性、經濟性和生產效率,為下游規模化應用提供穩定的氫源供給。此外,應不斷優化示范項目項目管理流程,以指導市場化項目建設,適時放開能源用氫能危化品限制,以化解行業發展瓶頸。
第三,出臺激勵政策,助力綠氫產業高質量發展。她建議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對綠氫生產及裝備制造,進行所得稅、增值稅減免;將綠氫納入綠色金融重點支持對象、降低綠氫項目貸款利率,降低金融、土地、稅收等成本,推動產融互通的創新發展;此外,還可出臺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支持性電價政策,將光伏發電作為生產環節延伸,免收過網費,用于制氫的光伏電價不低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電價,用以降低綠氫成本。
第四,完善碳市場建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她建議盡快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和交易主體、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推動碳交易市場化運營。持續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將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建材等非電力領域高碳排行業納入碳減排管控;還建議促進碳金融產品和碳市場主體多元化,加速重啟全國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增強信息披露的規范性和透明度。
第五,強化企業協同發展,密切國際交流合作。她建議,氫能企業要勇于在全球市場大潮中搏擊、在競爭中成長,與國際同行形成資本、技術、信息、人才聚集場、有韌性的供應鏈和雙向循環的氫能產業體系,促成我國在制氫裝備、制氫設施等相關技術標準,成為引領全球的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