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氫傳感器初創公司將獲得3.29億盧比的資金,用于氫傳感和分析技術的本土開發。
聯合國部長(獨立負責)科學與技術部長 Jitendra Singh 博士主持了 DST 下屬技術開發委員會與馬哈拉施特拉邦 M/s Multi Nano Sense Technologies Private 簽署諒解備忘錄,以支持氫傳感器的本地制造。
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用于新時代應用的現代氫分析傳感器。
該開發還涉及用于泄漏檢測和/或氫氣分析的通用微型核心傳感器設計。
獲得專利的氫氣傳感器和分析儀基于一個核心傳感器,該傳感器完全在印度進行概念化、開發、制造和服務。
該傳感器具有幾個獨特的突破性功能,例如最小檢測:百萬分率 (PPM) 范圍;最大檢測:100%純氫; 3秒內即時響應;核心傳感器操作的低功耗。便攜式探測器一次充電可連續工作長達 36 小時;無腐蝕性; 5年的長壽命等。
這筆資金是在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公布了國家氫能使命 (NHM) 愿景以配合印度第 75 個獨立日之后進行的。
NHM 旨在幫助政府實現其氣候目標,并使印度成為綠色氫能樞紐。它的目標是到 2030 年生產 500 萬噸綠色氫,并開發相關的可再生能源產能。
部長表示,目前,它嚴重依賴從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進口傳感器。
這些傳感器的主要質量測試是它們不會面臨來自其他可燃氣體或還原性氣體的任何交叉干擾;可以在空氣以及惰性/真空背景下工作,并執行從 1ppm 到 100% 純氫的分析。
借助這項技術,印度可以打入全球市場,通過其“印度制造”產品補充國內需求。
辛格說,對能源的需求正在增長,而由于現有資源的限制,需要一種替代燃料。
“氫被設想為替代化石燃料的未來燃料,因此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產氫燃料,被稱為綠色氫是國家環境可持續能源安全的主要要求之一,”他表示。
部長補充說,根據 NITI Aayog 的報告“利用綠色氫:印度深度脫碳的機會”,氫將提供一條加速綠色氫經濟出現的途徑,這對于印度實現其凈零目標至關重要到 2070 年。
TDB IP&TAFS 秘書 Rajesh Kumar Pathak 表示,在 COP26 峰會上制定的到 2070 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可以通過推廣替代能源來實現。
“氫氣就是這樣一種資源,需要本土生態系統發展,包括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和保障,”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