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18年11月15日的資料照片,顯示北溪2號項目的天然氣管道正在鋪設到波羅的海德國水域的海床。
在碳中和和能源轉型的背景下,以能源產業為經濟命脈和主要財政收入來源的俄羅斯,加大了發展氫能產業的力度,捍衛了其作為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國的地位。
布局氫能產業
11月1日,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什烏斯廷批準了俄羅斯到2050年實現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戰略。該戰略稱,俄羅斯將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低溫室氣體排放,并力爭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
2020年6月,俄羅斯政府發布了《2035年能源戰略》,將氫能作為“資源創新發展”的關鍵方向,制定了到2024年出口20萬噸、到2035年出口200萬噸的目標。7月,俄羅斯能源部發布了《俄羅斯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俄羅斯將主要遵循利用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生產氫氣的基本思路。9月,俄羅斯能源部發布了《2020 - 2024年俄羅斯氫能發展路線圖草案》,計劃到2024年建立以傳統能源企業為主導的完整的氫能產業鏈。
俄羅斯政府于2021年8月批準了“到2024年為止的氫能開發概念”。根據文檔,氫能源在俄羅斯的未來發展將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立一個產業集群的氫能源項目整合生產和出口在三年半的時間從現在到2024年,并使用氫能源在國內市場;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分別為2035年和2050年)將主要用于在各經濟部門系統地使用氫技術的出口導向型生產項目。
有何戰略考量
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正成為全球地緣政治重建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化石能源將不可避免地枯竭,人類必須尋找替代能源供應。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大規模使用使得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現象越來越明顯,加快發展新能源,減少碳排放正成為大多數國家的共識。
歐洲一直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市場。作為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最大買家,歐盟能源轉型增加了俄羅斯對氫能源的興趣。Gazprom預計,到2050年,歐洲氫市場的價值約為1540億歐元。
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工業經濟學副教授奧列格卡列說,與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氫氣等作為清潔能源相比,具有能源來源多樣化、靈活性、適應大規模儲能應用、可長距離傳輸等優點,在社會轉型的漫長道路上,脫碳將成為重要的“過渡性燃料”。
在他看來,與未來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和退出,低碳能源時代即將到來,實現氫氣的策略將幫助俄羅斯經濟結構,產業體系和發展的轉型升級,幫助國內氫釋放產業創新系統和多元化的能源產業發展,在氫氣出口的幫助下,俄羅斯保持了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地位,在未來的能源游戲中領先。
前景挑戰并存
俄羅斯科學院新能源專家Payevsky認為,俄羅斯在氫能生產和出口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源儲量豐富,科技發達,工業基礎深厚,地理位置連接歐亞。
他表示,依托豐富的油氣資源,目前俄羅斯生產氫氣的基本路線為“灰氫”。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通過蒸汽甲烷重整每年能夠生產35萬噸氫氣,通過甲烷熱解每年能夠生產1萬噸氫氣。未來,俄氣集團將在亞馬爾半島投資建設一個蒸汽甲烷重整設施,配套一個碳捕集存儲項目,從天然氣熱解生產“藍氫”,實現“灰氫”向“藍氫”的轉化。
此外,俄羅斯作為核電站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可以利用核電水解制備“黃氫”;西北沿海地區風力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綠色氫”項目。
與此同時,俄羅斯擁有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巨大管道,以促進氫出口。例如,北溪2號已經能夠輸送氫氣。
Payevsky認為,未來俄羅斯可以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道向中國、日本和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出口氫氣。
根據2020年6月發布的《俄羅斯聯邦新能源戰略2035》,俄羅斯計劃到2024年出口20萬~ 100萬噸氫氣,創造6000億~ 33億美元的出口收入。2035年出口200 - 700萬噸,收入78 - 211億美元。到2050年,出口將達到790萬到3340萬噸,賺取236億到1002億美元。
Kalenov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復雜因素仍將制約俄羅斯氫能產業的長期發展。首先,由于俄羅斯國內對氫的需求較低,且國內生產氫的市場規模不足,政府沒有動力為氫能源部門提供大規模的支持。其次,由于西方的經濟和金融制裁以及俄羅斯的融資能力有限,俄羅斯缺乏大規模投資氫能產業的現實需求。三是制氫運輸技術面臨一系列瓶頸。第四,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氫能的戰略目標是完全轉向“綠色氫”,而俄羅斯的氫能生產以“藍色氫”和“黃色氫”為主,無法滿足未來能源合作伙伴的環保要求。俄羅斯對歐洲的氫能源出口未來可能面臨環境保護壁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