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德國國家氫能委員會發布了《德國氫行動計劃2021—2025》,分析了2030年氫能經濟增長預期,提出了包括收購綠色氫在內的80項措施,以有效實施國家氫能戰略。該計劃可能成為下一屆聯邦政府氫能計劃的藍圖。2021年以來,德國啟動了一系列氫能研發和應用措施,政府總撥款超過87億歐元,有力支持了德國氫能市場在整個價值鏈上的增長。
巨額資金覆蓋整個氫價值鏈
2021年5月,德國聯邦經濟部和交通運輸部在從氫生產、運輸到工業應用的整個價值鏈中篩選出 62 個大型項目,并宣布提供80億歐元的資金,預計將推動超過200億歐元的個人投資。這62個大型氫能項目是從230多個應用中選出的。德國希望通過大規模政府資金帶動民間投資,加強氫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氣候中和目標的實現。
德國聯邦經濟部資助的50個項目包括建設2吉瓦的綠色氫生產電站和建設長約1700公里的氫輸送管道,蒂森克虜伯和巴斯夫集團等所有德國鋼鐵和化工巨頭都宣布了氫能項目。這些項目每年可為鋼鐵和化工企業減少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也是德國實現氣候中和的重要一步。
德國聯邦交通部將資助交通領域的12個項目,希望在能源系統、驅動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重新布局德國未來的交通方式。目前,德國95%以上的交通能源消耗依賴于化石燃料,迫切需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綠色氫和燃料電池是純電池汽車的重要補充。
重點解決氫經濟的技術障礙
在《國家氫戰略》中,德國出臺了38條具體措施,大力支持相關科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2021年1月,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投資7億歐元啟動“H2Giga”、“H2Mare”和“TransHyDE”三個氫試點研究項目,探索水電解槽的量產、海上風能制氫、和安全的氫運輸,解決氫經濟發展中的技術障礙,特別是降低氫的大規模生產和運輸成本。
2021年2月,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發布了新的研究資助指南——“綠色氫國際未來實驗室”,希望能夠吸引該領域的國際頂尖人才來德國工作,教育和研究部部長卡里切克表示,德國應成為創新理念和國際綠色氫經濟發展的領跑者,推動對整個氫價值鏈基礎課題的研究。
2021年3月,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啟動“綠氫國際研究合作”框架,資助1500萬歐元促進德國在綠色氫研發領域的國際合作。第一批項目的合作伙伴是新西蘭,重點關注綠色氫的不同生產、供應和運輸方式。隨后與韓國、烏克蘭、南高加索和中亞國家以及伊朗的研究合作也正在啟動。
推進氫能國際合作網絡
關于綠色氫的來源,由于德國生產的綠色氫價格相對較高,德國將目光投向了世界水、風和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馬克斯普朗克化學能源轉換研究所認為,到2050年德國需要進口約4500萬噸綠色氫。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為此啟動了“綠色氫潛力圖”項目。在利希研究中心的主持下,它對非洲地區(西非和南非)30多個國家在綠色氫生產和出口方面的潛力進行了分析和評估,旨在找出哪些國家最適合與德國合作。
初步研究表明,西非的綠色制氫潛力是德國國家氫戰略制定的 2030 年目標氫需求的 1500 倍,而西非的風電成本僅為德國可比成本的一半。據估計,西非綠氫的生產單價不到每公斤2.50歐元,而德國綠氫目前的價格約為每公斤7至10歐元。為深化與西非在綠色氫經濟領域的合作,德國已開始有針對性地在西非培養綠色氫能人才,并計劃于2021年在多哥舉辦綠色氫峰會。
在氫應用領域,德國提出了歐盟氫能項目倡議。計劃與22個歐洲伙伴國家共同推動歐洲氫能經濟發展,各國氫能項目將接入互聯網。從長遠來看,這將有助于建立由德國主導的歐洲氫經濟市場。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表示,德國將努力成為世界第一的氫技術擁有者,確保德國和歐洲的競爭力和就業機會。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