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科隆附近萊茵蘭的殼牌能源化學園區,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聚合物電解質膜(PEM)水電解槽在今天投入使用,用于生產綠氫。作為歐盟加氫廠的一部分,由歐盟燃料電池和氫聯合事業(FCH JU)所資助,率先在大規模的煉油廠中使用這種技術全面運營。萊茵蘭的電解廠利用可再生電力每年可生產1300噸的綠氫,在未來,綠氫還可以用于工業、家庭供暖和卡車發電等領域。
Refhyne項目是向歐洲供應綠氫的前沿項目。氫通過減少交通和工業領域的碳排放,有利于實現歐洲綠色協議的氣候目標。2020年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項重要意義的氫戰略,為氫能行業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
燃料電池和氫聯盟執行董事巴特·比拜巴克(Bart Biebuyck)表示:“我們需要從根本上調整能源體系,以便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氫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脫碳潛力巨大,將在電動汽車和工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希望利用自身優勢,盡快向市場推出燃料電池和氫技術。”
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部長兼總統Armin Laschet說:“歐洲是一個氫區。隨著PEM電解廠的投入使用,我們正在進一步擴大在氫能行業的領先地位。因此,我們提供高技能的工作崗位,為現代和綠色產業奠定基礎。目前,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滿足了德國30%的氫需求,到2030年,需求預計將翻一番。所以為了滿足對二氧化碳中性氫的需求,我們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像Refhyne這樣的項目展示了創新如何對環境和經濟都有好處。”
在今天的正式開幕儀式上,殼牌下游主管Huibert Vigeveno表示:“該項目展示了一個新能源未來和低碳能源生產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復制。從利用海上風力發電到推廣所有部門的氫生產和分配的整個過程,我們希望都可以參與。成為客戶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幫助他們實現脫碳。”
聚合物電解質膜(PEM)電解池與傳統的堿性電解池相比更加密集。它們可以動態地使用不同的功率負荷,因此適合應用可再生能源,這讓PEM電解槽可以充分利用風能和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