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總統為氫能汽車“吆喝”
近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宣布,韓國將投資17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電動車數量從現有11萬輛增加到113萬輛,將氫能源汽車數量從現有8千輛增加到20萬輛。
文在寅政府一直致力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發電的可持續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其在2018年8月把氫能產業定為三大戰略投資領域之一。
2018年10月,文在寅去法國巴黎進行國事訪問的時候,在現場參觀了現代氫能燃料電池汽車NEXO。文在寅表示,韓國企業應一起努力,共同搶占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該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韓國政府致力于把氫能燃料電池行業變成下一個經濟增長引擎。
2019年1月,文在寅政府在蔚山市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旨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以引領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市場發展。
文在寅在發布會上表示,世界各國為了搶占全球氫能經濟市場展開激烈競爭,韓國無論是在氫能應用領域,還是在燃料電池領域都具有巨大優勢和潛力。因此,政府將積極利用這些優勢,力爭到2030年韓國在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市場的占有率排名第一。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韓國政府計劃到2040年分階段生產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屆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售價有望降至目前的一半,為3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9萬元)左右。
在加氫站方面,為了吸引私營部門投資加氫站,政府制定了一種BTL(建設-轉讓-租賃)模式,私營部門建造加氫站基礎設施并將其轉讓給政府,政府保證在一段周期內給予一定投資回報。
文在寅政府認為,如果該路線圖順利得到落實,到2040年可創造出43萬億韓元的年附加值和42萬個工作崗位,并有望成為拉動創新增長的重要動力。
2019年6月,文在寅還出席了一輛現代氫燃料電池巴士的象征性揭幕儀式,進一步表明其打造氫能社會的決心。
今年年初,韓國頒布全球首部氫法——《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這是全球范圍內從提出“氫能社會”概念到真正進入實施過程的里程碑事件,是推動國家頂層設計落地實施的重要依據。
韓國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背后主要有哪些考慮呢?根據GGII分析,韓國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戰略主要基于以下三點理由。
首先,用新能源戰略提升經濟的頹勢。
根據最近韓國海關公布的信息,2019年韓國出口商品總額再次下滑,同比下降了8.3%,出口額約為10455.8億美元,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韓國,出口受到重創后,自然會影響其整體的GDP增速。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實施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限制出口,使得韓國本土的半導體廠商遭受重創,也這對韓國經濟造成較大的傷害。此背景下,發展氫能,用新能源戰略來提振韓國經濟成為文在寅政府在經濟方面施政的突破口之一。
其次,希望利用氫能源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
韓國地理區位跟日本有些類似,地少人多,自然資源匱乏,幾乎沒有任何化石能源儲量,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可開發量也十分有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全部依賴進口,政府為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進口依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也就成為必然選擇。
最后,希望通過加大投入實現技術領先。目前,韓國產業結構缺乏靈活性,就業、教育體制僵化,制約了新興產業的發展,以革新為主導的風投創意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加大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能激活制造產業鏈,在新能源的前沿技術方面掌握主動權。
2019年,韓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超過7500輛(同比前一年增長90%),銷量躍居全球第一。燃料電池方面,以2019年底為準,韓國占全球燃料電池出貨量的40%,氫燃料電池發電量為408兆瓦,超過美國(382兆瓦)和日本(245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