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制造氫燃料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這個消息的傳出也讓不少人表示這次必須給美國點贊,因為這項技術或將造福全人類。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次的技術突破中,一位華裔科學家立下大功,他就是戴宏杰。
清潔燃料取得重大突破
氫燃料是清潔能源,而且燃燒以后不會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說是現階段最理想的燃料選擇。但是長久以來,氫燃料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制造過程復雜成本高昂,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大規模推廣。目前想要制造出氫燃料的話需要使用大量的純凈水,可是我們也知道純凈水是一種多么珍貴的資源,如果只是單純用于制造氫燃料未免太過浪費。因此,在氫氣制造技術方面尋求新的突破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而美國這一次突破的技術就可以幫助我們直接使用太陽能、電極和咸水來制造氫氣,所謂的咸水就是最常見的海水,這也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畢竟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還要廣闊。所以,如果可以使用這種新技術來大量制造氫氣的話,就完全不必擔心成本問題,更是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解決地球資源匱乏的問題。
目前,完成這一技術突破的化學家戴宏杰已經成功演示了這一概念模型,并且表示他會將其交給制造商,希望能夠早日實現大批量生產氫氣的可能。事實上,這也是我們現在所期待的情況。
在過去制造氫能源的時候有一個很麻煩的問題那就是電極損耗,對于氫能源的制造流程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有所了解的,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電流讓水分子發生反應產生氫氣和氧氣,這也是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學到的基本原理。
電極可持續上千小時
不過在這個反應中,電極損耗現象很嚴重,這也增加了氫氣的生產成本。而戴宏杰經過研究以后發現,如果用負電荷外層包括陽極,就能夠減少損耗。而且效果可以說是非常的明顯,用負電荷外層包裹陽極以后,電極可以持續使用上千個小時,而在這之前卻只能夠持續使用12個小時就會被消耗。通過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戴宏杰團隊在氫氣生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多么重要。
戴宏杰從小就是一個學霸,1984年考入清華大學,1989年畢業以后又赴美留學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1991年進入哈佛并且在成功拿到博士學位以后跟隨諾獎得主從事研究工作。還曾經位列全球頂尖100名化學家名人堂榜單第七,2016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的院士,2019年又成為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從最開始從事研究工作一直到現在,戴宏杰可以說是成就斐然的,而這一次成功的用海水來制造氫燃料更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上文中我們提到這不僅僅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大量使用氫燃料這種清潔能源,也在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地球能源危機。
事實上,這也是現在各國在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畢竟隨著各國的飛速發展,對于各類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及時開發新的能源對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實除了氫能源以外,如今人類還在很多新興能源方面的發展有所成就,比如核能、太陽能等等。不過這些能源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但同時也都存在著一些問題。總而言之,在愈發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誰掌握更多的優勢,誰在未來的發展中就有更多的保障。而這項技術的突破也將在造福全人類,讓我們能夠為愛護環境獻上一份薄弱的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