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制氫設備生產商蒂森克虜伯新紀元近日宣布,在過去的季度中,公司實現了自成立以來的最高銷售額,股價得到小幅提升。
蒂森克虜伯新紀元銷售總額同比增長約35%,達2.083億歐元,其中堿性制氫設備訂單為1.206億歐元,同比增長73%。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開始交付沙特NEOM的大額訂單。
蒂森克虜伯新紀元首席執行官Werner Ponikwar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公司已將首批八個電解槽設備模塊交付給空氣產品公司,用于2.2GW NEOM綠氫和氨項目。這些電解槽一旦裝船運往越南,運輸風險將由客戶承擔。(越南Lilama工業工程公司負責為蒂森克虜伯新紀元生產110套電解槽模塊。)
Ponikwar表示,盡管紅海地區局勢緊張,但公司的交付工作仍在持續進行。沙特阿拉伯的氫氣和創新發展中心(HIDC)的首批20MW制氫設備已交付,預計將在下月開始運營。
同時,蒂森克虜伯新紀元已將瑞典H2 Green Steel 700MW制氫設備的預訂單轉化為正式訂單,2024年第一季度已確認1億歐元銷售額,未來幾個月將確認合同量的另外60%。
蒂森克虜伯新紀元首席財務官Arno Pfannschmidt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公司未來幾個季度的啟動成本將加速,這將暫時影響本財年的盈利能力。
蒂森克虜伯新紀元預計,堿性電解槽銷售額將在2024整個財政年度達到6億至7億歐元,與上一年的2400萬歐元息稅前利潤(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相比,2024年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將為負的50萬到99萬歐元之間。
蒂森克虜伯新紀元公司仍有7.614億歐元的凈金融資產。Pfannschmidt表示,公司未來幾年的增長計劃中將不需要任何額外資本。
Ponikwar強調,蒂森克虜伯新紀元正在積極跟蹤35個項目合同,總容量為11GW,價值90億歐元,其中許多項目預計將在2025年簽署最終合同。他表示,這11GW的項目不會全部體現在蒂森克虜伯新紀元的合同上,但公司將會贏得相當的份額。
蒂森克虜伯新紀元公司的項目渠道主要由歐洲(36%)和北美(33%)的項目主導,這些地區可提供直接的補貼。
Ponikwar表示,歐洲仍是未來綠氫最大的市場之一。歐洲可能無法完全實現綠氫的自給自足,但歐洲仍可利用北部的風能和南部的太陽能生產廉價氫,并可以和從中東運來的氨(運輸到歐洲后再轉化為氫氣)進行競爭。
2023年7月,蒂森克虜伯新紀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蒂森克虜伯新紀元從德國鋼鐵生產商蒂森克虜伯分離出來,但蒂森克虜伯仍持有森克虜伯新紀元50%以上的股份。意大利De Nora擁有森克虜伯新紀元25.85%的股份。能源解決方案公司,沙特主權財富機構PIF的子公司則持有蒂森克虜伯新紀元另6%的股份,剩余股份為自由流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