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稱:氫燃料加注基礎設施是燃料電池移動性的“最大挑戰”
作者:官方
來源:氫啟未來網
所屬欄目:市場動態
發布時間:2022-11-26 20:42
[ 導讀 ]根據IDTechEx的一份新報告,燃料電池移動性的最大挑戰是氫氣燃料和加注基礎設施的可用性。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吸引人們的注意,...
根據IDTechEx的一份新報告,燃料電池移動性的最大挑戰是氫氣燃料和加注基礎設施的可用性。
報告指出,盡管日本、韓國、德國、加利福尼亞和中國正在支持解決這一問題的舉措,但至少在過去十年里,缺乏加氫基礎設施阻礙了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出。
IDTechEx稱,運輸中使用的氫燃料主要是由天然氣的蒸汽甲烷重整產生的灰氫,與現代內燃機相比,最多只能減少 "非常有限的 "二氧化碳(CO2)排放。
最近有幾個關于資助生產低碳藍氫和綠氫的公告。9月,歐盟批準了52億美元的公共資金用于綠氫項目,而美國宣布了7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以建立多達10個區域氫氣中心。
然而,在現階段,無論是生產廉價綠氫所需的廉價可再生能源發電資源,還是藍氫所需的碳捕獲與儲存技術,都沒有在一定規模上被證明可以提供低碳氫氣其零售價可以與柴油、汽油或電動充電競爭。
報告指出:開發工作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并需要大量投資。
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吸引人們的注意,但目前購買成本和運營成本都很高,而且氫燃料加注基礎設施并不廣泛,無法支持它們。
報告稱,盡管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今天擁有續航優勢,但繼續等待可行的商業部署意味著快速改進的電池動力系統正在侵蝕這一優勢。
對基礎設施和具有成本效益的低碳氫燃料的等待時間越長,燃料電池汽車的長距離優勢將繼續縮小。明年對燃料電池汽車來說可能是困難的一年,全世界的高油價導致了灰氫的高價格。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為“氫啟未來網:xxx(署名)”,除與氫啟未來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者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違者必究。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
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詳情請點擊下方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