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報道,中石化已開始建設世界上最大的綠氫工廠。
該工廠預計將于2023年投入使用,將充分利用太陽能,為中石化的一系列工業需求提供氫氣。
氫也成為綠色能源的巨大潛在來源,是中國實現碳目標的關鍵因素。
為什么是氫?
氫是宇宙中最輕、最常見的元素。氫用作燃料時,氫不會直接排放溫室氣體或污染物,但它可能是二氧化碳的來源,這取決于它的生產方式。
氫能產自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生物質和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資源。
灰氫是化石燃料產生的最常見的形式。世界上大約96%的氫屬于這一類。藍氫和灰氫的生產工藝相同,但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捕獲并儲存在地下。藍氫通常被稱為低碳燃料,但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8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發現,其碳足跡比直接用于加熱的天然氣或煤高出20%以上。綠氫完全由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僅占總量的4%。
中國正在發生什么?
報告稱,中國已經朝著這個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
去年,中國鋼鐵制造企業集團河鋼集團表示,將運營世界上第一家由富氫氣體提供動力的直接還原鐵生產廠。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姜克雋領導的一項研究,隨著中國西部可再生能源的擴大,將成為這一產業轉型的中心。
根據研究結果來看,到本世紀中葉,乙烯、苯、氨、對二甲苯、甲醇和氫的分布將從東部省份轉移到青海、新疆、寧夏和甘肅等西部和內陸地區。
費用是多少?
綠氫的成本高于灰氫,但隨著化石燃料價格的上漲和可再生能源價格的下降,差距正在縮小。
目前,化石燃料生產氫是世界上大多數地區最便宜的選擇。
根據國際能源署10月份的一份報告,天然氣制氫的平均成本為每公斤0.5美元至1.7美元,綠氫的成本從每公斤3美元到8美元不等。
國際能源署的另一份報告預測,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氫氣將降至每公斤1.3美元,使其成本相當于通過碳捕獲和儲存從天然氣中提取氫氣。
但根據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工業研究中心(ICIS)計算,由于歐洲天然氣價格最近飆升,生產綠氫的成本低于生產灰氫。
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表示,綠氫生產總成本約為每立方米0.7元,這相當于中國化石燃料生產氫的成本,后者的生產成本約為每立方米0.6元。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說:“如果公司的數據是真實的,那么經濟效益是非常好的,我們預測,到2030年,綠氫的價格將達到平價,但市場的發展比我們預期的要積極。”
德國阿戈拉能源轉型智庫高級研究員馬蒂亞斯·多伊奇表示,綠氫與化石生產的氫相比沒有商業競爭力,在過去的10年里,二氧化碳的價格不足以帶來對再生氫的穩定需求。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