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力量。在工業領域,氫能將在替代原材料和熱源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運輸領域,長途重載運輸的脫碳效果很大。在能源領域,分布式電力系統、儲能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清華大學副秘書長、清華工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金勤賢表示,氫能對中國提高能源系統安全性和實現碳中和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據估計,到2050年中國對氫能的需求將達到8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8.7億噸。
“如果所有可再生能源都用于水力發電生產氫,每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為350萬億千瓦時,是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的180倍。”金教授表示,綠色氫的需求正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據估計,到205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到58億噸,比峰值少77億噸,其中使用氫能將減少8.7億噸。到2060年,中國將實現碳中和,再減少碳排放30億噸,其中氫能應用減少碳排放3億噸,占總量的10%以上。
中國從高碳能源系統以煤炭為主,跨度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低碳能源系統,直接訪問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綠色能源系統,應取代化石能源供電、供熱,供給三大生產要素,實現真正的能源結構轉型,簡單取而代之,不可能實現碳中和。
“依托中國豐富的可再生風能資源,建設特色可再生能源風電場。該項目的全部電力將來自風力發電廠的建設,并將開展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和當地可再生能源消費的示范。”金部長強調說:“我們將與國際領先企業和中國電解水設備企業合作,在不穩定的條件下,建設世界領先的電解水制氫工廠,從源頭上為綠色產業生態建設提供固態氫氣保障。”
金以河北省張家口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區和北京大興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示范區為例。2018年至2020年,張家口市運營的燃料電池公交車250輛,載客量3400萬人次,總里程1000萬公里。2022年冬奧會期間,將有850輛燃料電池汽車作為冬奧會服務保障車輛使用。目前,根據北京市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示范區規劃,北京大興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運營物流大客車3000余輛。
此外,在可再生能源直接耦合制氫方面,金勤賢表示,綜合應用能源互聯網技術,建設地方獨立微電網,直接利用綠色電制氫,結合儲能系統,實現靈活互補的太陽能儲氫。
金立軍表示,中國鋼鐵行業90%以上是采用高爐技術生產的長工藝鋼,這占中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左右。預計到2050年,廢鋼回收利用將占中國鋼鐵總產量的60%,其中直接還原鐵是短工藝鋼的重要組成部分。廢鋼回收與氫直接還原鐵技術相結合,將打造完整的零碳排放冶金行業,為新能源等綠色產業提供零碳排放的綠色鋼材。
數據顯示,中國化工行業能源消費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28%。對于中國的化學工業來說,煤炭不僅是主要的能源來源,也是主要的原材料。要實現完全脫碳,必須依靠一條新的零碳生產路線。金勤賢認為,以合成氫、氮、碳為原料,形成化學工業的主要產品,是實現化學工業零碳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