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被稱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二次能源”。氫能是氫和氧反應產生的能量。氫燃燒發熱量高。每公斤氫燃燒產生的熱量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燃燒的產物是水,世界上最清潔的能源。氫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球上,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
氫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許多地方都出臺了政策來幫助
自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氫能工作以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明顯加快,多地出臺氫能產業規劃,加氫站建設全面展開。
近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碳排放峰值行動計劃》,提出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料汽車在新車生產、銷售和擁有量中的比重。在碳峰值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氫能發展有望進入快車道,氫能產業鏈布局相對完整的企業有望受益于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8月16日,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根據實施計劃,到2050年,氫工業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一個2.5萬億美元的市場,占全球能源消耗的18%。到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需求將接近6000萬噸,產業鏈年產值將達到12萬億元。不僅是北京,中國許多省市都出臺了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文件,這將有助于促進氫能市場的繁榮。
我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有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此前國家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重要文件中,明確提到要大力發展氫燃料汽車。中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擁有20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此外,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到2030年,中國氫燃料汽車產業產值有望超過1萬億元。
全球戰略部署,亞太地區領先
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發布并開始實施氫戰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全球氫評論》指出,勢頭正在轉化為行動,越來越多的國家推出了氫戰略或發展路線圖,實施具體政策,并增加了氫相關的投資。
最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地區今年已經建立了幾個世界上關鍵的大型氫生產項目。4月,中國寧夏寶豐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的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包括20萬千瓦光伏裝置和每小時容量,2萬的電解水制氫廠為已知的全球昌昌最大的單一產能最大的電解水制氫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70萬噸。
今年6月,哈薩克斯坦宣布了3千兆瓦的綠色氫項目。該項目由德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SvevindEnergy和哈薩克斯坦投資促進機構開發,位于哈薩克斯坦西部和中部的大草原,包括一個45兆瓦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系統。一個3000萬千瓦的電解槽,每年將生產約300萬噸綠色氫,供國內鋁、鋼鐵和氨工業使用和出口,預計將在2024-2027年做出最終投資決定。
今年7月,西澳大利亞宣布將建造28 gw西方綠色能源中心,包括50兆瓦風能和太陽能系統設計生產350萬噸綠色氫和每年2000萬噸綠色氨,成本估計為750億美元。最終投資決定預計將在2028年做出。第一階段最早將于2030年初投入生產。
結論
氫能產業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全球減排和各國政府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且尚處于發展階段,未來行業產能、產值將繼續擴大。從未來氫能產業的規模和市場來看,我們可能成為氫能發展的歷史見證。
相關推薦: